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出大亂子的,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儒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那就是給予官員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那就是春秋決獄。

這就是禮法體系。

禮在法之上,道德倫理在法律條文之上,只要官員覺得某些事情合乎某些道德準則,是可以無視大明律的。故而自古以來中國從來是有法律的。但是法律從來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科舉靠四書五經,而不是律法。

這就是原因。

用現代人的分析,就是成本問題。統一的中原王朝,面積太過廣大了。嚴密公平的法律體系,帶來的成本增高,給朝廷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不提,地方上也很難去執行。

用現代法律體系對比就很明白了。除卻專業人士,誰能真正精通所有法律。不,就是專業人士,他們精通的也是法律體系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甚至估計,也沒有誰敢說,他精通中國所有的法律了。

在執行層面,也會遇見很大的問題,過於繁瑣法律,給了地方官員,乃至於胥吏上下其手的空間,他們可以顛倒是非,隨意引用法條。舞文弄法。

所以,禮法體系,德主刑輔,春秋決獄。天人感應,乃至天子稱謂,等等這一切內容。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是多餘的。

儒家一整套治理國家的體系,被後世很多人指為讓中國落後於時代的原因。但是卻不能否定一點,這並不是因為儒家體系不好。而是太好了,太精妙了。融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形成一套低成本維護龐大帝國的體系。在這一件事情上,如果沒有技術突破,很難有比這個體系更完美的體系了。甚至比起中國古代的統治體系,看現在的美國內部體系,美國的體系都顯得太過粗糙。

唯一的問題是,儒家想要的是維護,而不是發展。畢竟儒家是靜態的世界觀。並沒有進化發展這個理論基礎。

而正因為好,才形成了路徑依賴。從來對其他方向的可能形成了壓制。

即便而今,太子內心之中對新法的牴觸,就來自這一點。

太子對新法,對未來很多觀念,不夠了解。最少沒有朱元璋瞭解。但是他對儒家的體系卻是最為了解不過了。正因為了解,他才覺得,一個穩定而落後的大帝國,與一個動盪而先進的大帝國。那個才是他想要的。

這個問題,讓他很糾結。

太子說道:“劉老先生,有些話,我也是在這裡,跟你說說,出了這個門,我是不會認的。”

劉三吾聽太子這話,他內心之中就有了不祥的預感,說道:“殿下請講。”

太子說道:“你既然知道這是陛下的意思,你就不應該來,也不應該來找我。你回去吧。孤批你半年假,回家省親吧。”

劉三吾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殿下,這新法推行,定然會引起軒然大波。陛下乃是開國之君,不管什麼樣的亂子,不過都在陛下的彈指之間,比如去年之清丈,江南鼎沸,陛下反手撲滅。但是這一件事情,並沒有結束。士民之間頗有怨言。老臣知道,陛下是為了朝廷好。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到時候,士民銜怨,不敢報復陛下,但是殿下登基之後,該如何應對。”

太子說道:“孤也是不吃素的。”

劉三吾說道:“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皇帝之下一切平等,那諸位勳爵的爵位怎麼說?免死金牌怎麼說?宗室子孫怎麼說?殿下想過嗎?”

太子聽了微微皺眉。

他沒有想過這一點。

他對未來的預防,更多是基於武力的。這就是他吸取了靖難教訓的原因。提拔自己的親信,拉攏老將,巡視北方,熟悉軍務,他不敢妄想代替朱元璋在軍中的影響力。但是決計建立在軍中深厚的根基。

從而讓自己牢牢把握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