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子鳳孫,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江沿岸也不是一點煤鐵礦都沒有的。
武漢都能建鋼鐵廠,南京就不能了。何況還有馬鞍山鐵礦。
之前這個問題,何夕不能回答。但是而今他已經能回答了。
就一個問題,那就是開採成本與技術。
一個好開採的鐵礦或者煤礦,要勝過無數鐵礦。而自古以來無數礦場都經歷過開採放棄,再開採,再放棄的過程。甚至到了現代,還出現過某些礦場的廢礦渣,搖身一變,成為寶貝的事情。
之所以如此,就是一座礦場是不是可開採。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技術條件之下,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後世稱之為煤鐵礦的,在古代很可能不是。
不是說這些礦脈不存在了。而是古代開採技術太高了。
在何夕看來,即便太平鐵礦的開採成本就很高。因為馬鞍山鐵礦,在群山之中,要開礦先修路。然後用火藥一層層爆破。如果不是何夕推動了新的爆破技術的發展。這馬鞍山鐵礦很可能沒有辦法開採。
而遼東的鐵礦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太簡單,開採一點也不困難。就是在遼陽東邊幾十裡外,有一座黑山。這黑山綿延很長。雖然說鐵礦含量並不是太高。但問題是中國的鐵礦都是這樣。
這是露天礦山。不,甚至有一些都不是礦山,是小丘陵,從運輸角度,還是開採角度,都太簡單。爆破的辦法更簡單。沒有一點開採難度。
十幾裡外就是遼河,可以接入遼河水系。整體上來要比馬鞍山鐵礦方便多了。
是,北方鐵礦都比南方鐵礦方便開採嗎?自然不是。而北方鐵礦多,自然有好開採的,與不好開採的。選擇的範圍太大了。而南方煤鐵資源少,這是一個機率問題。
在何夕看來,北方發展重工業才是正解。不過太子這樣說,那就這樣辦吧。反正政治因素干涉工業佈局的事情從來不少。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太子說道:“黃子澄來嗎?”
何夕說道:“已經到了。”
太子說道:“那就讓他去東宮報道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躬行不了,就要多聽聽下面人說法。”
太子知道何夕是朱元璋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不會有變化。但是太子可不想將工業人才由何夕壟斷,黃子澄是何夕的學生,太子也將黃子澄當成了何夕的替代品。
這是陽謀。
不管何夕有沒有覺察都沒有用。
太子一定要做的。何夕也總不能攔著自己的學生,不讓人家升官發財嗎?說到底,黃子澄是大明的官員,而不是何夕的私人。效忠的是大明江山社稷,也不是何夕。太子有足夠的辦法,讓黃子澄聽話。
何夕說道:“我回去就讓他去。”何夕接過太子的話茬問道:“對了。剛剛潁川侯來是做什麼?”
太子說道:“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那就是你要改口稱他為國公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幾個弟弟也要正式就藩了。九州就有一個。這都要麻煩潁川侯。我自然要與潁川侯好好談談了。”
何夕聽了,頓時代替潁川侯頭疼。
高麗南部的疆域,一直沒有建立行政機構,一直由徵東軍管理,大抵就是為了現在。而今看來,幾個王爺一封,看似不錯。但實際上,傅友德要麻煩死了。畢竟,朱元璋的兒子們,也不是個個都成才的。
幾個不成才的就在傅友德這裡了。
“對了。”太子說道:“這一件事情,也少不得你幫忙。這一件事情,遼東也要出力的。孤可知道你有錢。”
何夕說道:“那是自然。只要殿下一紙文書,遼東上下決計奉行。”
這幾個王爺一打發,太子內心之中輕鬆了一些。心中暗道:“最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