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災情收尾,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一章災情收尾張宗德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數學家。他對齒輪問題的研究,其實將齒輪抽象化,演變成了數學問題而研究的。對於工藝什麼的,並不瞭解。這也是張宗德的出身決定的。他不管經歷了多少顛沛流離,但是本質上,還是讀書人出身,往上算數代,都是書香門第。正因為如此,張宗德與葛天工這樣工匠出身的人,思路上是完全不一樣,他是真正以治學的精神與態度,來對待科研工作的。而且張宗德對於這一件事情,也是真有興趣。而大部分工匠,對於自己的手藝,哪裡有什麼熱愛不熱愛,不過是討生活而已,如果能當官,有更好的生活,這手藝一輩子都不拿起來,也無所謂。就蒸汽機專案,如果不是何夕力主,這些工匠很多時候,都不會有什麼強烈的需求。除非能賺錢。而何夕創立的體制之內,尚且沒有專利,或者而張宗德做事書香門第,對於學問就沒有那麼多功利。但是何夕覺得,而今他手中有太多的工匠,但是缺少一個數理化思維的領軍人物。由張宗德代替葛天工,只要能將帶出一個有能力科學團隊,或者工程師團隊。書到用時方恨少,人也是,人才,尤其是高階人才,從來是稀缺的。甚至何夕有時間覺得,張宗德的天分,或許鑽研數學與理論,能有更大的成就。但是他轉念一想,科學剛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沒有鮮明的分界,每一個科學家,身上掛很多頭銜都是很正常的情況。牛頓還管理的印幣廠的,也不算什麼。反正何夕腦袋裡的理論,雖然不多,但是足夠大明科學界研究兩百年了。所以,他最需要的是工程師,天才級別的工程師,能將何夕的想法都落實的工程師。在他看來,張宗德有這個天分。最少比葛天工厲害。葛天工這個人,也不是在磨洋工,但是有時候,不行就是不行。思維早已僵化了。張宗德說道:“學生謝過大人再造之恩,自從當年遼松運河邊一見之後,學生一直將大人教誨,牢記在心,今日能為大人效力,即便是身死也必然為大人將這一件事情給辦成。”何夕聽張宗德這一句話,定睛看了張宗德之後,才說道:“原來是你啊。”何夕見過的人太多了,數年前那個小孩子,早已忘記了。而今想起來,不由得感慨萬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同時也多了幾分親近感。本來,何夕已經準備打發張宗德走了。何夕不由問道:“你這幾年過得怎麼樣?”張宗德絮絮叨叨將自己這兩年的日子說給何夕聽。特別是在營口大學堂的日子裡。讓何夕也有一些懷念校園時光了。只是何夕的事情很多,只是讓下人給了一張名刺。今後,來見他的時候,就不用等上好幾日了。這將來外面有了事情,也可以借何夕的勢力。總體上來說,張宗德也是何夕核心圈子裡的人了。-------張宗德走後,何夕起身活動一下身體,揉了揉太陽穴。不得不承認,多少年沒有思考數學問題了,而今忽然有這一件事情,讓何夕有些吃不消,好在大學的知識點或許全忘記了,但是高中的知識記得還很牢。最少沒有跟丟思路,不至於連聽都聽不懂。就在何夕轉換一些思路的時候,楊士奇過來了。何夕重新落座,楊士奇開始彙報這一段時間的情況。楊士奇說道:“天津河道而今有二十艘船一起作業,排水量大增。河南當地稟報,河南都指揮使,帶著附近好幾個衛所,奮戰月餘,終於合攏了。河間,保定等地,一些地方的水也退了。只要老天爺開眼,放晴一個月,這一次水災也就過去了。”何夕嘆息一聲,說道:“希望如此吧。”夏秋之季,本來就是多雨的時候,而今連不準確的天氣預報也沒有,說話之間,來上一場大雨,何夕並不覺得奇怪。一個月不下雨,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水災最困難的日子過去了,但還有漫長的收尾過程。一地雞毛的,並不比對抗洪水本身要容易。楊士奇說道:“這幾個月內,從河間拉來丁口二十餘萬,其他合計有二十餘萬,整個北京城中,而今有四十餘萬人了。這也引發了很多問題。”何夕說道:“都說說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