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准奏,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章准奏太子聽朱元璋如此說,立即說道:“父皇,兒臣不敢以私心而壞國事。兒臣也是期盼何夕能做好這一件事情的。但是------”朱元璋說道:“那就讓他去做,我打下的江山,家大業大,一時半會兒敗不完的。標兒,其實,有些事情,你不用想太多,在推行變法這一件事情,有誰能做得比何夕好嗎?沒有。那就讓他做便是了。”“成則賞,敗則罰。本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太子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了。因為他知道,即便說出來,也沒有用。什麼叫做,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對於朱元璋來說,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太子來說,卻是無法承受的問題。這就是太子與朱元璋最大的分歧。從古代社會到現代社會這種跨越,不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八年就能完成的。用幾十年,乃至半個世紀,一個世紀都很正常的。而這種變革之中,存在激烈的社會變化,重新洗牌。可以說是人為營造的兩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能與之相比的時代,就是春秋戰國,那是從奴隸制度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時代。那個時代發生了什麼?太子只需想想,就覺得頭皮發麻。但是這些話,說給朱元璋聽,又能有什麼用啊?一陣沉默。朱元璋等了很久,想等朱標繼續說話。但是朱標已經無話可說。彼此的心思,都明白。而都無法改變的。好久,朱元璋說道:“你的身子骨不好,回去好好養病吧。等過一陣子身子好了,再來辦差便是了。”太子說道:“是。”隨即在小太監的攙扶之下,緩緩的離開了。朱元璋看著太子的背影,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隨即在何夕的奏疏上批上一個字:“準。”何夕的奏疏,經過十幾人的流程之後,終於算是批下來了。而太子離開的背影微微一頓,似乎聽見了這一聲輕嘆。------北京徵北大將軍府。這個府邸之前是,徐達的,也曾經是馮勝的。而今是鄧鎮的。只是,府邸是一樣的府邸,人卻不是一樣的人。何夕並沒有在這個府邸之中見過徐達。但是他在這個府邸見馮勝的時候,明顯處於下位者,而今申國公鄧鎮卻不一樣了。鄧鎮與何夕僅僅能平起平坐而已。何夕這一次過來,是與鄧鎮談土地的事情。鄧鎮說道:“何大人來了,按理說著一件事情,我一定會辦的。但是這裡面有一些難處。那就是遷徙的問題,這不是一戶兩戶,最少有三四個衛所。兩三萬人之多。一下子遷徙這麼多人丁。我又是剛剛到任,一時半會兒,還真理不清。”“能否容一段時間?”何夕知道鄧鎮說的還真不是假話。首先不說別的,好幾個衛所的整體遷徙,本身就不是一個小工程。其次,鄧鎮的威望畢竟比不上一些老牌國公。而北京附近的衛所裡面的關係也很複雜。鄧鎮也不敢輕易下手。何夕說道:“此事固然不急,但是畢竟是越快越好。這一件事情,上上下下都看著的。”何夕說到這裡微微一頓,說道:“不過,我這裡有一個辦法,國公聽來,覺得合適不合適?”鄧鎮說道:“什麼辦法?”何夕說道:“這四個衛所不遷,裁撤為民戶如何?”鄧鎮一愣,很是疑惑,說道:“此事,少有先例。而且軍中恐怕也不滿意吧。”何夕說道:“國公說得沒錯,不過軍中,也不是誰都願意為軍戶的。而且北京城營造也需要人。將來北京城造好了,也需要人。這些人與其2遷徙到遠方,還不如留下來。”“軍中不滿意,也就只有一些老卒,與軍官吧。”鄧鎮嘆息一聲,緩緩的點點頭。鄧鎮雖然說不如乃父,但到底是軍中多年,不是酒囊飯袋,衛所制度一些弊端,在這個時代已經顯現出來了。特別是垛集軍,什麼是垛集軍,也就是某地軍隊不夠,直接將當地百姓納入衛所之中,要求家家出丁的。就好像遼東,遼東百姓全部是軍戶。就是因為這樣的。而垛集軍為什麼最慘,因為大明衛所的上層都已經固定,世襲罔顧。是什麼人?是朱元璋的從龍功臣,大多是淮西人。而垛集軍是被強徵過來,都在軍中最下層,層層壓迫之下,簡直不當人看。軍中的摧殘,更為殘酷。大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