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八章報喜隨著蒸汽推動槓桿,何夕聽見非常沉重的一聲“咚”。似乎整個大地都在震動。這個時候,各種其他噪音也都紛紛作響,火焰聲,鼓風機聲,鍋爐聲,蒸汽噴湧而出的聲音,再加上旁邊四五個人操作的聲音。一時間震耳欲聾,何夕自己忍不住說道:“太亂了。”但是這三個字,一出口,就消失在無數聲音之中,別人根本就聽不見。隨即,咚咚的聲音,越來越響,何夕清晰的看見,蒸汽機上巨大的轉輪開始轉動了。這個轉輪開始轉動之後,只需將機器接在轉輪上,就能帶動機器做運動了。而今,如果讓這個轉輪直接帶動車輛,那就是火車了。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太大了。不管是材料問題,還是設計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得不加大冗餘,也就是而今這個樣子,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想讓他縮小成為火車頭,還不知道需要多少精力。其實何夕並不知道,他已經超過了前人很多很多了。最少,何夕一開始,就讓蒸汽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何夕從自己的圖書中描下來的蒸汽機,是蒸汽機的經典結構。這種經典結構,自然是不可能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有無數人一代代改良,才變成最後的樣子了。等於何夕一開始,就拿到最終方案,問題是,這個經典結構,對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葛天工與張宗德兩人都用不同的辦法,想辦法接近這個終級要求。只是葛天工,到底是工匠思維,而如此經典的機構,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匠可以解決的。哪怕是宗師級別的也一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復刻都不可能。而張宗德理順了這些問題,才真正踏入堅定的一步。而這一步,其實已經超過當年蒸汽機發展的二三十年了。只有何夕還覺得慢而已。不過,整個蒸汽機運作起來之後,整個工棚之中,的確是站不住腳了。熱氣蒸騰,讓人滿頭大汗,煙塵飛舞,估計一會兒功夫,所有人都會一臉黑,驚天動地的噪聲,不,應該不僅僅是噪聲,何夕明顯的感覺到,地面在震動,隨著機器一下一下的轉動而震動。不過,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蒸汽機的馬力是相當有限的,因為轉速非常之低。不過,這些問題,將來可以慢慢改進。總是踏入了第一步了。何夕再也承受不住了。隨即帶著兒子與隨從人員出了工棚。張宗德也跟了出來,何夕拍著張宗德說道:“你準備一下,該給你的東西,一樣也不會少,另外,看看這一段時間能不能造出另外一臺來。送到南京去。”張宗德說道:“送到南京?”何夕說道:“自然是送到陛下,哪裡為你請功啊。”雖然說,眼前的蒸汽機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一臺蒸汽機,已經符合何夕心目中蒸汽機的樣子,而不是那種水車與蒸汽機聯動的模式,也不是那種只能提水的蒸汽機了。何夕將這好訊息自然要告訴朱元璋了。這也是,何夕加強朱元璋的信心了。畢竟,何夕一直覺得朱元璋這一段時間,心思曖昧。何夕最擔心的是,朱元璋忽然轉到太子那邊,如此一來,何夕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問題。朱元璋是天下不可替代的人物,是能一言決天下局勢的人物。對何夕也是如此。想讓上司支援,自然要讓上司看到成績了。而蒸汽機就是何夕上報的成績。------有何夕的支援,蒸汽機二號,洪武二十四年冬到了南京城。這個龐然大物,進入南京城的時候,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南京城門才堪堪夠用,如果再大一點,恐怕就要拆城門了。更不要說,特別重什麼馬都拉不動。在北京運輸的時候,是在船上直接組裝的。而到了南京可不能是這樣的。不過,好在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種重物,也不是沒有運輸過。朱元璋讓黃子澄負責這一件事情,黃子澄動用了一個千戶,前面開道,後面收尾,更是將一根根原木鋪在道路上,兩側有兩個百戶,一起拉動,更有人專門換下面的原木,就這樣,一步步的從聚寶門外,送到後湖。本來,朱元璋想送到皇宮之中。但是工匠一算,皇宮不行,路不夠寬。所以,朱元璋就運到皇宮後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