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兄與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四十章兄與弟朱雄英與朱允文兄弟兩人站在角落之中,一身孝衣,肩並肩站著。朱允文用只有他們兩個才能聽見的聲音說道:“大兄,皇奶奶生前最疼愛你,你就這樣看著。”朱雄英的目光沒有分給朱允文半分,目光看似有神,晃若出神的看著馬皇后的靈柩,以及馬皇后的靈位,以及馬皇后靈位前的,那個胖滾滾的身體,不是別人。正是晉王。晉王以他為馬皇后子孫中最年長者的身份,強行將孝子賢孫分三種,他晉王獨一個在靈位前面,似乎在宣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然後是子。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跪在前面。孫輩跪在子輩後面。將大殿上擠得滿滿。如此一來,晉王的目的做到了。朱雄英兄弟二人,為孫輩之首,前面最少有二排人,根本就是泯然眾人。一點也看不出來。而晉王作為諸子之首的地方,被突出強調。晉王的安排,看似理所應當。其實很有匠心。朱雄英說道:“我不想皇奶奶的身後事鬧起來。”朱雄英這話對也不對。對,是朱雄英對馬皇后的感情最深,畢竟朱雄英幾乎是在馬皇后的膝下長大的。這種感情,這種待遇。原來是朱允文羨慕且嫉妒的。但是,朱雄英不爭的最主要原因是眼前這位好弟弟啊。而今兩人之間幾乎將太子的遺產分割得差不多了。朱雄英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爭不到。太子喪禮與馬皇后的不一樣,前者因為寢陵的原因,因為召天下藩王的原因,停靈的時間長,但馬皇后並不需要,因為太子喪禮在前,該來的人都來了,無需留出等待客人的時間,而馬皇后的陵墓就是孝陵,她會與朱元璋合葬。孝陵都修了十幾年了,早就沒有問題。所以喪儀不需要刻意延長,正常出殯就行。也沒有什麼準備時間,更重要的是太子勢力的分散。以至於雙方地勢力不能合一。就好像眼前的事情。朱雄英去爭,因為他是嫡長孫。他可以代表太子一脈,而這樣做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朱允文。他怎麼可能給朱雄英彰現自己身份地位的機會。有這個好弟弟在,朱雄英去爭,必定自取其辱。朱雄英何必去爭,讓皇祖母安安靜靜走了不好嗎?將來的事,將來再說。朱允文聽朱雄英如此說,只是微微嘆息一聲,看著晉王的眼神中有一些別的東西。他可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甚至朱允文之所以問朱雄英,就是他的心裡有些不平衡。對於晉王的冒頭,充滿了敵意。他又沒辦法,挑撥一下朱雄英。見朱雄英不上當。也只能作罷。是朱允文的目光掃過燕王與周王,目光之中露出一絲疑惑,那似乎在懷疑,為什麼他們兩個人也是無動於衷?------燕王如果知道朱允炆內心之中有這樣的問題,一定會感嘆,太子大兄對孩子的教育沒有抓緊啊。晉王這番風頭,最有資格阻撓的,也就是燕王與周王了。因為這兩人是嫡子。別的人都是庶子,不是馬皇后的親生血脈,又如何能與他們相爭。燕王之所以不與晉王搶這個風頭,最重要的原因是晉王太冒失了。晉王而今這麼做,一定會適得其反。以燕王對朱元璋的瞭解,晉王這一下子會踢在鐵板上了。畢竟,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決計不會允許有人在馬皇后的葬禮上搞事。如果晉王稍稍動一下手腳也就罷了。而今晉王幾乎將所有人都變成了擺設。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想看不出來就不行。這種讓馬皇后地下不安的事情,朱元璋豈能不下手處罰?故而,燕王根本沒有多想,自然是讓晉王三分,等他樓塌而已。而周王是燕王的親兄弟,兩人的關係一直不錯。歷史上,燕王決定起兵,與周王被削藩,有著直接的關聯,如此一來,兩人的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燕王很容易就攔下了周王。讓周王保持沉默。給了晉王唱獨角戲的機會。晉王非但沒有察覺,甚至有幾分覺得自己是眾望所歸,是以大家都支援他。畢竟長幼有序,他就是那個長的,這皇位本來就該是自己的。晉王對一件事情反覆地去想,自己都覺得似乎是真的了。只是美夢很快就被打醒了。因為朱元璋到了。朱元璋有一段時間沒有在馬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