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皇帝巡幸乎?,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三章皇帝巡幸乎?楊震回到何府。新北京還沒有修建好。何夕的府邸其實在香河縣北邊。沒有在城池之中。方便就近監督新北京城工程。而朝廷新設的北京三司都在何府附近。也就在這裡形成一個小小的聚集。也變得繁華起來。楊震來到後院之中。何夕依然在忙於案牘。何夕見楊震回來了,說道:“那個什麼張大郎怎麼樣了?”楊震將自己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說了。何夕嘆息一聲說道:“有我一張名刺,沒有我一張名刺就差這麼多?”楊震說道:“恐怕是了。”何夕說道:“那就按姚先生之前的方案來辦。”隨即何夕拿起身邊一份名單。這一份名單不是別的。就是河北各縣中,在何夕派系之中的人名。很多事情姚廣孝總是有辦法的。只是他不說。何夕也明白,姚廣孝為什麼不說。因為這一件事情,怎麼看怎麼問題多多。如果用朝廷名義徵召,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如果地方強力人士的人脈徵召。就沒有問題的嗎?不,恐怕問題會更大吧。何夕可以為張大郎一個人提供擔保,讓帶著五百人來到北京,如果何夕為很多提供名刺,十幾萬人都是以何夕的名義來到北京,何夕的問題就大了。想來想去,何夕終於選了後者。就是將自己派系之中,河北各縣裡人物挑出來,讓他們以自己的名義,或者以自己家族的名義辦這一件事,成為勞務中介。其實只要辦好了。這是可以賺錢的。而且在本鄉本土是會很有影響力的。同時,何夕也在打造自己的基本盤。畢竟北方士大夫不能說沒有,與南方士大夫的實力簡直不能相比。河北河南山東一些地方,更是移民過去的。沒有強盛的宗族力量。也沒有太多讀書人。從明初南北榜案就能看出來。總體上也沒有很多儒家的傳統。而很多明代筆記之中,鄙視北方風氣淺薄。也能體現出來。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很現實,誰能帶他們賺錢,誰就是地方的老大。誰在家鄉就有影響力。雖然說,營造一些地方豪強。對朝廷本身,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何夕還想明白的。但是卻覺得,與其利用原來的官府體系,不如這樣來。因為官府之中,儒家士子還是多數的。何夕深深看了一眼名單。將這名單鄭重收在一邊,這裡面的人名,將來都會很重要的。何夕說道:“楊震,我給你說的事情,你想得怎麼樣了?”楊震說道:“大人,關乎北京土地的事情,我已經有一些眉目了。這事情固然是能做的。但是學生覺得,這北京的土地的價格是上不去的。因為北京畢竟是陪都,大明真正的京師是南京。如果北京成為京師,這裡地價可以高上十倍有餘。但是而今------”楊震微微一頓,說道:“價格恐怕達不到預期。”何夕很想說,這北京將來很有可能是京師。但是即便是何夕也不敢打包票了。原因很簡單。歷史已經改變了。在朱元璋朱標對北京的規劃。北京重要不重要,很重要。作為北京的工業城市,很可能是大明最大的工業城市,掌控北京,就掌控了天下兵馬。天下兵權。自然是重要的。否則也不會提升為陪都。但是正是因為夠重視了,將來會不會遷都北京,何夕就不知道了。無他,因為歷史上明朝遷都北京,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利弊參半。很難說是好是壞。如果陪都制度,能讓南京很好地掌控北京,未必需要遷都。北京大明南方經濟好於北方。工業革命能不能改變這一點也說不定。京師遠離經濟中心,頭腦與屁股分離的弊端。歷史上的明朝已經很好的演示了一遍。想來不需要再來一遍了。何夕很想吵一下京師房的概念,但是不敢。因為這樣做,影響太大了。甚至會引起政治風波的。因小失大。只是如此一來,新北京的地價,或許僅僅比省會城市高上一點。與南京根本沒有辦法比。何夕想透過買地回收貨幣的可能就太少了。何夕說道:“真沒有什麼辦法嗎?”楊震沉思片刻說道:“或許,有一個辦法。”何夕問道:“什麼辦法?”楊震說道:“請陛下北巡。”楊震說完之後,隨即搖搖頭說道:“學生有些異想天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