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申國公的心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二章申國公的心動申國公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身邊的管家,說道:“這是真的,區區一個小鹽商,不到半年賺了萬兩白銀。”管家說道:“小的一開始,也不相信。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一件事情,都傳開了。”申國公鄧鎮嘆息一聲,說道:“都說何夕能點石成金。我之前還不相信。而今相信了。”管家說道:“老爺,是不是------”他沒有說明白,但是申國公鄧鎮已經明白了。他陷入沉思之中。其實鄧鎮並不懷疑何夕賺錢的能力,也不懷疑他願意下場的話,能分一杯羹,而且是很大一杯羹。就好像開海這一件事情上,誰賺得最多?延安侯陸仲亨。不要看陸家完全遠走海外了。但其實,人家在海外,有錢,有人,甚至有私軍。在實力上,不在南洋諸王之下,甚至南洋諸王必須誠心實意地叫延安侯一聲陸叔叔。但是往前幾年,那些眼高於頂的皇子,會這麼客氣對陸仲亨嗎?根本不可能。從這就能看出陸家的實力變化。只是鄧鎮要想得更多。首先,鄧家不比陸家,他老子雖然是國公,但是人已經不在了。世界就是這麼現實,人走茶涼。國公也好,皇帝也好,都是一樣的。就是朱元璋也要為自己身後事擔憂。其次,陸仲亨也付出了代價。最大的代價,就是陸家不在中原了。陸仲亨死後,陸家也不會在中原。這個代價,到底是值得不值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鄧鎮也要斟酌其中的代價。什麼代價?站隊的代價。鄧鎮雖然是二代,但是父親耳提面授之下,不敢說英傑,但決計不是庸才。有些事情是很明白的。對於將來風暴,也是有預感的。這一點,幾乎是所有頂層政治人物的共識了。不同的是,這一場風暴會有多大。有人覺得,不過是新舊交替。算什麼大事。有人覺得免不得了要掀起幾場大案。鄧鎮並不管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因為鄧鎮很清楚他要做的,就是穩,不出頭。最少朱元璋在一日,他就老老實實當孫子一日。是以,與何夕在很多事情上,公事公辦,既不得罪,也不親近。不是,不知道何夕能帶他賺錢,而是政治上的風險與經濟上的利益要權衡利弊。他與何夕走得近,自然就是在變法一派中了。而將來太子登基之後,他的日子恐怕不好過。沒錯,現在很多人還不知道,但是最上層的一些人,其實已經品出來味道了。只是沒有人敢亂說。畢竟人家父子之間,說不定忽然和好了。中間搞事情的人,下場就不會好了。只是,而今申國公需要重新衡量這一件事情了。有時候,利弊需要權衡,那是利益不夠大。而今區區一個小鹽商,一年下來就能賺幾萬兩,甚至北京城工地上還有很多缺口。申國公就要考慮,他如果參與進去,能搞多少錢?一兩萬兩,不值當。十幾萬兩,需要利弊權衡。如果一百萬兩,那就需要考慮後果有多嚴重了。有沒有辦法規避風險。之前他一直覺得是小錢,而今看來,似乎不是。申國公一擺手,說道:“這一件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去辦事吧。”申國公在自己是書房找了一些東西,隨即出來,說道:“備車,去香河。”------申國公一直在北平城中居住。今後這一座城池,要永遠是北平城了。兩人並不在一座城池之中。也算是給彼此留一些空間而已。畢竟兩個大佬,距離太近,也會有太多摩擦。所以申國公要見何夕,也需要出北平城。為了這一件事情,興師動眾。有些不好說,於是申國公很自然找了一些公事,需要與何夕當面說的事情,這上面的輕重緩急,就要看申國公的意願了。輕重緩急,都在一言之間。面對申國公的拜訪,何夕其實也很迷茫。不知道申國公來意如何,不過不管怎麼說,人都已經來了。還能不見嗎?於是,在何府會客廳。何夕與申國公寒暄幾句,坐定之後,申國公說道:“何大人,我這一次來是為了燕王北伐的事情。”何夕說道:“哦,都準備好了?而今也到了秋高之日,是要動手嗎?”申國公搖搖頭說道:“如果他準備動手,我就不說了。他偏偏沒有想在今年秋天動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