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銀行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六章銀行司修建新北京城這個工程重要嗎?自然重要的。但是在何夕這裡早就不算什麼了。單純從工程量上來說,一個北京營造工程,甚至不算洪武年第一大的工程。因為洪武年間做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南京城,還是各地修建的城池,比擬北京城的都不小。即便北京城規模更大的,如果大移民,還有北疆萬里佈防。從總量上遠比北京城營造工程大。即便是遷徙複製遼東工業體系,這一件事情,雖然重要,但何夕畢竟不是當初一窮二白的時候了。也有人負責了。何夕最重要的要建立一整套新經濟體系。其中銀行是最重要的。只是,北京畢竟已經是內地了。不比何夕在海上,或者在遼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何夕已經反覆商議過很多次了。依然放心不下。如果可以,何夕甚至想將黃子澄從南京給拎過來。------何夕府上正堂。何夕的幕僚們都在這裡。何夕乾脆拉過來黑板,在上面寫了一整套方案。是遼東銀行的擴大版。從黃金白銀儲備,到存款與借貸管理,還有銀票的印刷等等。主要盈利點在借貸差,還有異地存取款。這兩點。各方面雖然還很原始,但是已經有一點現代銀行業的味道了。何夕說道:“楊士奇,你看怎麼樣?”何夕之所以問楊士奇,是因為這個方案。不僅僅是何夕一個人功勞。雖然何夕的想法為主,但也凝結了很多人智慧,畢竟,任何思想即便是正確的,也要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楊士奇沉默了一陣子,說道:“大人的想法是遼東銀行的延伸,下官也提不出什麼想法了。只是,有一點,我不知道大人是怎麼考慮的。就是這銀行司在朝廷的定位是什麼?”何夕一時間還沒有想明白楊士奇的意思,說道:“定位?”姚廣孝就已經明白了。說道:“太不像衙門了。”姚廣孝一邊說,一邊看了楊士奇一眼,對楊士奇高看了幾分。姚廣孝的才華,在窺探人心,不管是軍爭,還是政爭,都是姚廣孝的長處。但在政治建設上,就非其所長了。反而不如姚廣孝的明白。何夕一開始沒有明白,但是被姚廣孝一提醒,總算是明白了。這銀行司,可以說與整個大明都格格不入。甚至,比遼東的工業體系還要不一樣了。遼東所謂的工廠,對接的都是大宗貨物,大買家。根本沒有銷售壓力,也沒有利潤壓力。故而,這些工廠行事作風之上,更像是衙門。否則也不會出現,一個廠長將整個廠當後宮的事情。其實,這種衙門風氣,不是特例,乃是這個時代正常狀態。主官對下面都是絕對控制的。而今銀行司就不一樣了。銀行司,本質上就是一家擁有發鈔權的銀行,他管理的是流動的,活動的錢,管理的精細化程度,要比這個時代幾乎所用衙門都要高。更不要說,還要決策印錢數量等等。這裡面的事情太大。與整個大明的政治體制,都有一些格格不入。楊士奇就提醒的就是這個。這個機構放在地方是不可能的,放在中樞,也沒有位置。甚至戶部尚書如果不掌控銀行司,就談不上大明的財政中樞了。楊士奇所說的也不是這個。畢竟大明朝廷的框架,也不是固定的。朱元璋還在,隨時都可以改,也不算什麼。問題在於,銀行真的能成的話,很多事情都沒有迴轉餘地了。不是銀行這種近代商業風格的行政機構,帶來朝廷管理的新改革。要麼,就是銀行司泯然眾人矣,而同樣泯然眾人矣的還有何夕,與何夕身後的人們。只是楊士奇說的有些含蓄而已。何夕沉默了一陣子說道:“天下沒有規定,衙門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不要說那麼遠,先說眼前的事情。”何夕敲敲黑板,說道:“有什麼問題嗎?”楊士奇說道:“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準備金與發行比,這些活動的數字了。”何夕說道:“那麼,就進入下一個問題。如果將寶鈔換成銀票?”何夕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驚呆了。何夕這個想法,一直藏在心中,倒不是不信任他們。而今做大事,不能不小心。而且這些人提前知道了,也沒有什麼用處。而今銀行司也算是建成了。首先,何夕自己在北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