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子的悲哀,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想了想,說道:“黃子澄是資歷淺薄了一些,他今年還沒有三十歲吧?”
何夕說道:“還差幾年。大兄調他回京師參與少府之中,我自然是願意的。但是讓他來主持少府日常事務,恐怕是不行的。”
太子說道:“那你覺得誰可以?”
何夕說道:“張度是可以的。”
太子說道:“太平鐵廠的張度?”
何夕說道:“正是。”
何夕推薦張度,並不是隨便來的。何夕雖然遠在遼東,對太平鐵廠其實很熟悉的。無他,大明冶鐵技術領域的人全部是何夕的徒子徒孫。以葛天工為首這一批人,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卻是何夕派系的核心支撐。
很簡單,全天下,只有何夕能平等地對待他們。這些學子即便讀書習字,精通數學。但是在士大夫們眼中,卻算不得讀書人之列。如果這些人僅僅是一些不識字的工匠。士大夫們反而不在乎。
但是這些同樣讀書,同樣能出來做官的情況下。大多少士大夫們都覺得這些人極其討厭。
因為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即便用了工理書院出身的人,但也僅僅當工具人來用。最底層的技術官僚。而且以工匠奴婢視之。從這個角度來看,明代士大夫們,還沒有元朝貴族更重視工匠。
甚至這種態度,何夕手下,國子監出來的那一批人,未必沒有。好在何夕的學說,這些人還是知道一些。有何夕在,不算大毛病。
在其他地方,可就不一樣了。
工理學院出來的人,只要還在官場,或者官營的地方廝混,無不是何夕的黨徒,固然是因為何夕對他的好,是他們天然的靠山,另外一個原因,卻是他們沒有地選。
有這些人在,何夕對太平鐵廠的情況,不能說了如指掌,但也差不多了。
張度從小吏出身,真是一個能吏,別的情況不好說。但是張度在太平鐵廠這幾年,已經將工廠的管理制度琢磨明白了,就是讓張度穿越到現代,在鄉鎮,或者更大一些製造業企業,做一個廠長,也是可以勝任的。
何夕沒有記錯的話,少府其實已經有了。只是一個空殼而已。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推進。而今少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南京的手工業改造成為工業。這裡所需要的人才,第一,熟悉工廠製造,與手工業製造的區別。第二熟悉胥吏們的手段。
甚至後者要比前者重要。
無他,因為這些所謂的工廠都是胥吏實際管理的。蓋因,大明官員對於具體的生產,根本不怎麼管。他們都是勞心者,才不去做那種勞力者的。
張度出身就很重要了。作為從胥吏之中殺出來,步步高昇的官員,太熟悉這些胥吏的手段,甚至可以說,在這方面。張度才是祖師爺。
負責這方面的事情,簡直是事半功倍。
太子說道:“不錯,就他了。遼東這邊,你好好做事,等過幾年,就回京師吧。我在南京翹首以盼。”太子見何夕還想說什麼。太子一擺手,打斷何夕說道:“不要說別的,你總不能一輩子都離不開遼東,那成什麼樣子。我知道遼東的重要。我給你時間。下一次我請你的時候,希望你不要拒絕了。”
太子語氣雖然溫和,但有一種,不容拒絕的強勢。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太子畢竟是太子,他對別人可不會和顏悅色的。
何夕只能說道:“是。”
太子說道:“你且不要離開北平。我會留在北平一段時間,少則今年,多則明年,才會回南京。這一段時間內,我想去一趟遼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孤想看
一看,親眼看一看。”
何夕說道:“臣弟隨時等候。”
何夕也知道,說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