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新與舊,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透何夕了,說道:“中華自古以來切音之法與拼音之法,各有高下,足夠用了。不過,你說的也對,《洪武正韻》高居廟堂之上,不能深入民間,又失朕的本意。這樣吧,召集大儒在國子監商議,以《洪武正韻》為底本。建立一套,簡易的切音之法。令孩童一讀就會。”

隨即令左右記錄下來,回去之後就辦。

自古以來,語音就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只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而已。就好像現在很多字的讀音,已經不是古音了。最簡單地就“一騎”這個詞到底怎麼念。

這個問題,從來不是今天才出現了。

朱元璋建國之初,就發現唐宋詩詞,已經有很多不押韻了。自然是古音有演變。而且蒙古人南下,帶來大量胡語。深入到中國各地。而且自古以來,字是一樣的。但是各地方言卻不一樣。

不管是為了統一方言,便於交流。還是為洗清胡風,重造漢唐,更或者說是新朝立功的文化工程。這種種原因之一,《洪武正韻》就應運而出了。其中自然有一套自古以來切音的辦法。

繁瑣也有侷限。與後世的拼音方法是有區別的。

不過,並不是說後世拼音方案是在各方面都勝過切韻的。其實現代拼音方案,並不能完全將漢語的語音表現出來。很多古代的語音,在現代拼音方案之中,被捨棄了。

其實如果注意一下的話。一些方言之中詞彙,拼音是拼不出來的。

只是這一點到底是好是壞?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朱元璋不想要用拼音方案的原因。並不是他對這一點有想法。畢竟,朱元璋是很現實的人。他其實並不在乎這一點點損失。他只是骨子裡驕傲極了,才不願意用西夷的東西。

畢竟拼音方案大量地借鑑了西方音韻學的知識。是基於羅馬音的。朱元璋並不覺得,中國傳統的音韻體系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只是之前沒有往這方面想而已。

畢竟,自從宋朝以來,中國傳統的學問,就出現了重經義而輕小學的風氣。經義,自然是微言大義,而小學,就是訓詁之道。一個字該怎麼讀,一個字該怎麼解?固然是枯燥乏味,但也是讀書學問的根基所在。

不過,朱元璋與何夕的對話。最聽不明白的就是燕王了。

因為有外人在。朱元璋與何夕說話,有所保留,但是彼此都懂對方的意思。但是燕王是外人。他知道切韻。但是拼音是什麼玩意。就搞不清楚了。只覺得滿頭霧水。什麼也不明白。

這不過是一個小插曲了。

朱元璋在翻譯的幫助之下,與下面的高麗女工細細交談。

問的也都是很平實的話。她們在高麗是什麼樣子的。在這裡是什麼樣子的。吃過苦沒有?想不想回到高麗。願不願離開這裡去種地。等等。

這些高麗女子戰戰兢兢地回答。

她們在高麗的時候,不過是宮中奴婢。沒有人身權利了。一天勞作,什麼也不會有的。如果每天不能按時定量地完成。會有人抽他們鞭子的。其中苦楚。自不必多言了。

甚至現在很多女子身上都還有傷疤。

更重要的是,上下剋扣成風。

連飯菜都不夠。忍飢挨餓。一旦生病,很有可能在人還沒有死的情況,就丟到亂墳崗了。因為人死在宮中很是晦氣。

朱元璋聽了漠然。

這種生活,朱元璋很熟悉。他從小到大,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當小沙彌。當乞丐的生活。並不比這些宮女好太多。甚至還不如宮女的。宮女這邊再剋扣。總是要給碗飯吃的。真的全部餓死了。上面也是會著他們麻煩的。

而朱元璋過的生活,每一頓飯都要自己找。為了一頓飯,打個你死我活,也很正常。

而高麗王朝已經到末世。這些女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