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通水斷山破龍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二章通水斷山破龍脈

朱元璋下定決心,就帶著一行人進山了。

很多人不知道一個歷史細節。那就是撫順煤礦在明代就已經有過開採。畢竟是露天煤礦,容易挖掘。但是到了清代,反而封禁了。原因很簡單。清廷覺得在這裡挖坑,影響龍脈動搖風水。

是以禁絕。

當然了,同時禁絕的也有東北。所謂之柳條邊是也。

隨著滿清統治的動搖。東北很多被封禁的土地,獵場,統統放開了。但是以關外三陵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卻沒有放開。這就包括了撫順煤礦。撫順煤礦之所以與日本脫不開干係,就是因為在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才不尿滿清的禁令,才有了撫順煤礦的挖掘。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以來撫順煤礦為由,來視察龍脈。的確很合適的。

一行人來到附近最高一處山峰上。

何夕在一邊侍立。

幾個老道士嘀嘀咕咕說了半天。終於有一個白髮老道士說道:“陛下,之前聽說劉先生術數之道。天下無雙,貧道之前還不相信。而今卻信了。陛下,請看,山從此處蜿蜒而來。乃是四象護衛。只是這四象之中,白虎為尊。此龍脈殺伐太過。卻有三條河,併入,乃是三水歸元之局。這十二峰也有十二元辰之態。恐怕能興旺十二代。此峰乃第六峰,也最高峰,此後漸入平原,龍脈將盡。只是而今還是潛龍在淵之態。臣恐怕,這天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風水之局。能見此局,死而無憾。”

何夕根本沒有太認真聽。

也想明白,這個劉先生,一定是劉伯溫。

何夕心中暗暗嘀咕。覺得朱元璋真是使勁用劉伯溫的身後名。反正死無對證。

不過,並不是覺得這裡沒有所謂的龍脈,也不是覺得這裡沒有所謂之龍脈,太簡單。既然後世滿清皇帝,葬在這裡。就說明,這裡一定是勘探好的地方。這裡風水不好,也不會葬在這裡。

只是朱元璋聽的很認真。他轉過來問何夕。說道:“韃子第六個是誰?”

韃子而今更多用來稱呼蒙古人,這一句話,別人聽得滿頭霧水。但是何夕聽了,心中一動,暗自屈指一算。卻是乾隆。而乾隆一朝,正是極盛。滿清似乎正好十二個皇帝。

何夕心中一時間,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了。

朱元璋淡然說道:“為什麼全天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風水局?”

老道士撫摸著鬍鬚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道,下三爛的盜墓行之中,有一派號稱專門尋金點穴,不就是按照風水之術尋找墓葬,蓋因千百年來,華夏大地之上,只有是上好的風水寶地,都有人葬過了。甚至有為了奪風水之地,將前人墳墓挖了。葬自己先人的,風水寶地,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龍脈了。早就用過了。特別是北方。更是如此。南方的山勢過於秀氣了。難藏蛟龍之勢,唯獨此地,長白山在北,分出一脈向東,又有餘脈向南,三山匯聚之地。本就是蛟龍含珠之局。這樣的局面,只要不是眼瞎的人誰看不出來。只是這些年,沒有人真遠出關外,來此一探而已。”

朱元璋說道:“那如何破之?”

老道士聽了,臉色微微黯然,他就知道,他今日要死在這裡了。

龍脈都是天地孕育而出的,破龍脈是要遭天譴的。甚至一個不好。要延綿子孫。故而,不到萬不得已,那家風水師。也不願意這樣做。但是他也明白,大明根基在南。不可能遷都這裡,故而,此裡龍脈,自然要破之。

他來之前,就想過這個局面。

老道士說道;“破龍脈,最好的辦法,就是洩底氣,風遇水則止。秦皇洩金陵地氣,就是開秦淮河。而今也是同樣的方法。在這裡修一條河就了。只是,這裡的地形不利,修河很費力氣不說。一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