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北巡,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致仕之後,離朕而去,朕一直深表遺憾。今日,也算是重述舊緣。”
李善長咳嗽一聲,說道:“陛下,老臣老了。八十多歲的人了。實在不堪顛簸。還請陛下放過老臣。”
朱元璋大笑說道;“李先生哪裡的話。這分明是老當益壯。哪裡顯老?”說到這裡朱元璋悠悠一嘆,說道;“其實朕也老了,這一次出來,也想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就想起李先生一起。”
朱元璋這一句老當益壯,可是話裡有話。
朱元璋用海外利益分化勳貴們。很多勳貴都願意了。特別是陸仲亨是其中代表。此刻的陸仲亨在南洋大有不想回來的意味。至於,南洋那邊很多官員彈劾陸仲亨,什麼貪得無厭,各種貪汙受賄,等等。朱元璋權當沒有看見。
甚至有人暗地稱呼陸仲亨為錫侯。
為何如此?一方面,就是陸仲亨在舊港外島發現了錫礦之後,就看上了這一門生意。東南亞一帶本來就產錫礦。陸仲亨在做買賣上,還是很機靈的,他用自己的權勢,壟斷了東南亞錫礦的生產。反正在大明主導的貿易體系之中。誰家的錫礦都必須讓他點頭,否則,陸仲亨就會讓他們知道,在南洋該怎麼做人。
陸仲亨為代表,更是有大量勳貴南下。只是,勳貴之中,有一批李善長的死忠。死硬無比。
一開始,這一批勳貴,是看不上海上的東西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海外如此賺錢。之後再想參與,就晚了。
海外各地,一個蘿蔔一個坑。他們想吃現成的。先行的人不答應。就如同陸仲亨,誰敢搶他的生意。他敢在朝廷上,上演全武行。
吃不到大頭,吃一些邊邊角角的,他們還不樂意。
於是,他們就想在政治上,有所動作。簡單,就是得不到就毀掉。當然不是真毀掉。而是給這些既得利益看,你們如果不分我一杯羹。那麼這一桌子菜,誰也不要吃了。
雙方之前的情分,也蕩然無存。
此刻沒有鬧得太厲害,完全是矛盾還沒有升級。但是時間長了,肯定會鬧出事情來的。
朱元璋其實對這一件事情,是樂見其成的。
對付一個龐大的淮西集團,朱元璋也不懼怕,只是就要動盪一些,動作大一些。多殺一些人而已。後果也嚴重一些。而今分成兩派,更好對付。如果說,朱元璋沒有準備對大明動大手術。他完全可以居中調停,讓雙方殺得血流成河。兩敗俱傷。
正是因為朱元璋要變法。所以他才要求,在其他地方穩定。
大明勳貴是權力頂尖一批人。而這一批對海運反應遲鈍的人。都是在原本在土地兼併上,佔有優勢的人。無他,陸仲亨為什麼拼命出海,不就是他家雖然有爵位,但是除卻爵位都是空的。沒有其他進項。
而這些對海運遲鈍的勳貴。都是大地主,有很大莊園。這些莊園有些是合法的。是朝廷賞賜的。有些的來歷就不好說。有些乾脆是隱田。他們權勢滔天。想在黃冊上動手腳太容易了。
也就是說,朱元璋這一次清丈要對付的人。與李善長身邊的人,不能說完全是一夥人,但也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這就是朱元璋這一次出行,一定要帶上李善長的原因。
這一批勳貴,朱元璋並不是太在乎。畢竟,大明六國公。常茂被貶,常家的代表是藍玉,藍玉在高麗打仗的。很明顯不想管事。馮勝在北平。他滑不溜秋,也不會亂來的。申國公早死,鄧鎮一個小輩,也不敢冒頭。李家也是同樣的道理。李景隆老爹不在,全部仰仗朱元璋。更不要說反對意見。徐達與湯和,是朱元璋的鐵桿。
而且湯和更是第一批進入海運的人。賺的不少。只是湯和不貪,主動收手了。
唯有李善長。
那一批勳貴,什麼侯什麼伯。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