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北巡的風聲,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四章 北巡的風聲
何夕細細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清丈天下,需要太多的數學人才。而今全國,有體系化的算學人才培養的。也只有國子監與工理書院了。國子監是當初何夕加上去的。而工理書院,不懂數學的人,搞什麼科學啊?
何夕對這個訊息,又是高興,又是無奈。
高興是,清丈天下定然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兩個學校能參與其中,也是重要的資歷。今後國子監體系在大明影響有更大。未來真能做到,所有官員出自學校。那麼他這個國子監派系的首領,權力可就大太多了。
還有工理學院。在此之前,很多人看都是一個工匠的學校,根本不是正道。而工理學校,能參與如此國家大事之中,雖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還不如國子監,但是也不會將工理學院看成歪門邪道了。
這對何夕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中國人是最現實的人。對神佛都是神佛給什麼好處。才會信服,對學問也是如此。民間沒有官方那麼多彎彎繞繞。對於百姓來說,有用沒有用。就是衡量學問的最高標準。
有用沒有用,一是指有沒有實際技能。老百姓對一技之長,是很追求的。所謂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而今工理學院數年之內,依據在南京周圍打響了名聲,而這一次清丈,更是會讓工理學院將名聲傳遍天下。
二就是能不能當官。
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當官才是最大的好處。而今工理書院,為朝廷辦事,真正辦成之後,少不得一些人會賜官身,或者乾脆調入衙門之中。畢竟而今明初還不是讀書人一家獨大的。各種出身的官員都有。
雖然說將培養好的技術人才,派去當官。是嚴重的浪費人才。畢竟而今大明技術人才缺口太大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太符合中國人學而優則仕的觀念,而符合這個觀念之後,就有了大量百姓追捧。
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對何夕最大的問題是,他源源不斷的人才庫, 給斷了。
何夕說道:“你準備了什麼方案?”
何夕知道黃子澄絕對不會是那種只提問題的人。一定有預備的解決方案,或者說需要何夕支援的地方。
黃子澄說道:“而今只有一個辦法。卻需要老師來決定?”
何夕說道:“什麼事情?”
黃子澄說道:“我研究過,這一批高麗來的人,其中有很多人可以一用,而且高麗人大多不通漢話,唯獨那些人懂高麗話,也懂漢話。”
何夕說道:“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黃子澄說道:“知道。”
何夕知道黃子澄說的是什麼人。就是從高麗遷來的高門大戶子弟。不得不承認,雖然高門大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們在素質上比一般人要高。
如果沒有變故的話,這些人將來會是高麗,或者朝-鮮的高官大臣。但是而今卻成了遷民, 更是有很多人與大明有著血海深仇,如果沒有大明,他們與他們的家族,萬萬不會變成這個樣子的。
而今啟用這些人。是用風險的。
很大的風險。
但是,同樣的問題。也擺在面前,高麗人大多不懂漢話,這麼多人的遷徙,翻譯肯定是不夠用的。而這些人世家子弟,自然是最好的翻譯。這就是很多世家大族,屢滅屢興的原因。
讀書人在這個時代,就是少數的。
何夕沉默了片刻,說道:“你只要有把握,不出事,就去做吧。總要給出路。不然,這些人沉淪下僚為危害更大。”
黃子澄說道:“大人所言極是。其實,我也與一些交談過,發現並不是所有世家大族都受到高麗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