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用兵人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盤算了一下各地的家底,乃至北平的存糧。太子又在心中計算了一番。他覺得即便不算遼東產出的軍資,北伐也是可以的。原因很簡單,在何夕到遼東之前,遼東在北方邊防體系之中,本來就是一個邊緣地帶。入不敷出的那種。

而且,何夕改善海運。此刻大明的海上運輸能力,又沒有超過元朝最繁盛的時候,這個不好說。因為古代很多數字都不準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無限接近之中。數年之後,一定能超過元朝的。

而元朝最鼎盛的時候,一年運輸了一千多萬石糧食。而今,固然沒有那麼多。但是運輸數百萬石,乃至更多的糧食,都是可以的。更不要說,北方並不是真的不產糧食。而今北方人口稀少。也就是幾乎沒有人的矛盾。只要肯開荒,就能有地。而且朱元璋在鼓勵開荒這一件事情上下了血本。對於新開出的荒地,給予一定時間內不起科,也就是繳納賦稅。

各地在執行上,也有不同,甚至有一些土地是永不起科。

再加上衛所體制,還沒有崩壞。各地屯糧積穀的命令還能執行下去。有大量如瞿能這樣,上陣能殺敵,下馬能屯田的將領。而且朱元璋法度森嚴,沒有幾個人敢將衛所的土地劃到自己名下。那是在找死。

這才有瞭如今的局面。

這幾年,即便有高麗用兵,山東大旱,沿邊各衛所的糧倉不能說全部都滿著,但是足夠與***做上一場。畢竟而今的元廷早就是燭火微光,遠不及當年了。

太子這才真正決定支援北伐了。

他之前雖然有這個傾向,但是如果前線準備不足,太子會多準備一段時間,而今看來,足夠打一場大戰。這才進入下一個環節。

太子說道:“下面說北伐的事情,宋國公你來說說。”

馮勝立即起身說道:“是。”隨即起身,將馮勝與何夕商量過的。又有朱元璋意志加持的北伐方案說了出來,也就是從遼東北上,在松花江畔,修建一系列城池,遷徙三十萬到五十萬百姓。

將大明對東北的統治,向北推行兩百到三百里左右。

當然了,馮勝也有突襲王廷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這裡就不要多說了。

早晚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一天。

正如很多人說的。很多事情,會議規模越大,所討論的東西,都是已經確定的。會議的走向,也不會有任何變化。今日也是馮勝提出計劃。太子令下面人議論。太子挑出一些發言。

甚至何夕也就遼東能否支援大軍過境,以及後勤一系列負擔,這一件事情發言,在太子面前打了包票,絕對沒有問題。

而諸位老將,也紛紛發言,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這個計劃靠譜,但是如果讓我來辦,就更靠譜了。當然了,而今將星雲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不否認馮勝計劃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整個作戰計劃就定下來了。

當然了,這個作戰計劃與後世的作戰計劃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充其量說是一個作戰計劃的梗概。畢竟這個時代軍事,很多事情都要將領們當場決斷,計劃趕不上變化。那種非常精確的計劃,完全是不可行的。宋朝的軍人素質不錯。但是按照陣圖打仗,鮮少有勝利的。

這就是時代的悲哀。

而今這些將領,一個個都是從血水之中廝殺出來的。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制定的方案,給他們自己留出了充分的餘地。留空太多。這個計劃也就很簡單了。

不過,不代表計劃制定出來,這一件事情就結束了。

恰恰相反,真正的廝殺才剛剛開始。

盤算家底,敲打諸將

,使太子樹立自己的權威。制定計劃,是走流程,諸將也不驚訝。唯獨有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