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學報,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縉在學報上,簡直是火力全開。
絲毫沒有保留。在太平盛世的底褲都翻出來了。
特別是對於江南士大夫們做的事情,全部給翻出來了。
是的。因為朝廷管得嚴格,什麼隱匿田畝,偷逃賦稅,等等。這些事情大部分人都不敢幹了,他們如果敢做,朱元璋定然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下場。但是,士大夫們,不,應該是地主們對土地的經營,最基礎,最不可或缺的工具,高利貸,是完全不能放棄的了。
無他,這是土地經營理念的問題。
士大夫們,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耕種土地。也沒有想過向土地投入資金,進行必要的水利建設。增加糧食產量,或者改良生產方式,從而提高畝產。來提高自己的收益。
這些繁瑣的俗務。豈能是他們清高計程車大夫們要做的。
即便,很多士紳也集體修橋鋪路,興修水利。但是,他們的主要出發點,決計不是為了提高畝產,讓自己有更好的收益。
當然了,在龐大計程車大夫群體之中,也是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親自操持農業,甚至總結經驗,寫出農書。但大部分士大夫都不是這樣的。他們依靠的土地的收益,不在於地租本身。
因為土地租的收益是有限的,而且是相當有限的。
而土地人身依附關係,與高利貸,才是地主剝削的大頭。
因為土地人身依附關係,就能無限的使用佃戶的人力,可以說是免費的。這種佃戶,就已經類似於農奴了。而高利貸,在借出去的那一刻,幾乎沒有指望農民能還。他要利用高利貸無限地剝削百姓。
生是他們的人,死是他們的鬼。
吃人不吐骨頭那種。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量人丁出海,很多地主與士大夫都受不了。雖然說大部分中國人善財難捨,不到最後時刻,是很難下定決心,背井離鄉的。而在地主逼迫之下,他們寧願亡命天涯。
之前,沒有別的路可走。而今只有出海這一條路。地主們兼併土地的經濟迴圈被打破了。
這讓他們損失慘重。
其實,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只要土地仍然交稅,兼併不兼併,其實並不重要的。但問題是,古代土地兼併,就是人口從官府轉向私人,土地從繳稅到不繳稅,從承擔公共義務,到不承擔公共義務。
這才是土地兼併的危害所在。
可以說,開海這一件事情上,自然不是十全十美,勳貴們明面上壟斷,暗地的手段,自然不算清白。但是一般來說,這隻要願意服從海上規矩,除卻天災之外,人禍還是很少的。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家都是出來賺錢的。而不是出來殺人的。殺人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相反。
而地主們賺的不是錢,是命。是無償的勞動,是帶血的土地。
人才是他們最大財富。而不是錢。
很多地方,錢根本沒有用。窮人即便有了錢,在很多地方也是保不住的。
很多事情,如果自古以來就有,大家似乎都變得理所當然起來,覺得這一件事情本該如此。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而解縉將這些事情從新拎出來,昭告天下,卻又不一樣了。
很多事情,不上秤,不值一提,一上秤千金壓不住了。
這裡面首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朱元璋對高利貸有明文規定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利息不能超過本金。不管借多少錢,最後還錢最多翻倍。但是這樣的規定,下面的人怎麼能遵循啊?
當然了,朱元璋才對整個大明進行了大手術,從開國以來,致力於均田均賦稅。一邊重視大族,一邊打壓大族。甚至朱元璋手頭有一個冊子,擁有土地超過三千畝的家族,都在列。
但是人的自然分化,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