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雄文一出,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與藍玉的聯名奏疏緊跟著在高麗大捷的訊息,飛到了南京。

這些奏疏進入大內地同時。有一份副本也到了官報編輯處。

幾年下來,當年地明鑑堂前三甲,各有去處。練子寧成為朱棣的首席謀士。並在北平城外,主持大規模青貯試點,正準備推廣青貯技術。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似乎青貯技術只能用在草原上,不能用在農耕區,其實不然。

其實遼東,北平,甘肅這些宜耕宜牧地地方。才是真正養馬地好地方。

只是百姓太多。牧場奪人口糧。

大明對戰馬,對牛,驢,騾子這種畜力地要求,簡直是無窮無盡的。在農業社會還不能利用化石能源之前,畜力與水力就是人類利用最大的力量。所以整個社會大牲口的數量。幾乎可以等同與後世國家擁有車床的數量。可以略等於國家實力。

練子寧的辦法,降低養馬成本。自然哄傳天下。成為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黃子澄更不用說了,可以用官運亨通來說。

而丁顯?

而今已經成為官報的主編了。

僅僅是主編。除此之外,就沒有任何加銜了。

要知道,官報是秘書監管理的。丁顯可以加一個秘書監的官職。比如秘書郎。或者掛一個翰林院的官職。哪怕掛一個內閣的官職,比如中書舍人,也行。

因為這些官職代表了清貴。

而丁顯什麼也沒有。

丁顯是有才華,在寫文章上,整個報社之中,都是出類拔萃。這才一步步到了主編這個位置上。

但是被朱元璋否定的人。誰敢給予肯定。於是,他而今還是一個白身。

因為官報是一個新鮮事物。在主持官報的所有人,本身並沒有官職。他們的官職都是掛在其他地方的。主持官報的人,都是以某某官,主持官報,官報主編本身並不是一個官職。

這也是何夕的一個建議。何夕承認,官報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員,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報整體上都是官員。將報紙辦成衙門。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當然了,這是何夕當時的意見。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報的發展自有進度。不過,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這樣的規定。

丁顯的才華,讓他走到了這一步。也僅僅是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透過官報升遷到其他地方。但是幾乎不可能了。

丁顯可以預見的未來,他會一直在官報。直到自己的生命盡頭。這對丁顯太過殘酷了。

丁顯自己是這樣想,他並沒有發現,他或許有一些因禍得福。因為他在官報時間長。寫得太多了,對各種文章,更是得心應手。漸漸也有了名聲。他不知不覺地也有了影響力。

依託於報紙所產生的影響力。

這種新模式下的所謂名流大家,似乎還沒有先例。丁顯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他今日與往日一樣,看見了各方面的情報。自然也看到了藍玉與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來。

他想起當日御前決定,心中有一絲後悔之意,但僅僅是一絲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斷了。在他看來,何夕也不過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為有安慶公主嗎?

他滿懷憤懣,匆匆下筆,寫了一篇雄文。駁斥藍玉徵日之論。

丁顯的文章功底是極好的。他在官報訊息又是非常靈通的。看到的東西也多。一下筆就直戳重點。

他抨擊藍玉擅啟邊釁,為了一己之私利。戰事不休。並將藍玉的各種私心全部挑破了。並將藍玉之前各種破事,給翻了出去。還是順便一筆,將何夕給帶了進去。在丁顯的妙筆之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