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正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將原本臨時的據地,加強,變成固定的據點。另外一方面,就是儘可能選高價值的商品。此刻楊震一切都準備好了。準備再次起航。在此之前,自然要來這裡彙報一下。

何夕到了,自然也要聽聽,也沒有打斷楊震的話,而是從後面走到一邊坐下椅子上。

楊震自然要想起身行禮。

何夕說道:“你接著說,我聽著就行。”

楊震說道:“是。”隨即楊震繼續說道:“皮毛已經處理好了。並在營口建立一個皮毛作坊。已經從內地請來幾位大師傅。這個產業就能做起來。”

何夕忽然來了興趣,說道:“在營口開作坊的人多嗎?”

楊震沉思片刻說道:“並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皮毛硝制的。之所以在這裡,一是東北的皮毛比較多。二來就是遼東的鹽便宜。”、

鹽作為一種原材料,不僅僅給人吃。在工業上也是有用的。在硝制皮毛這一件事情上,需要大量的鹽,而遼東的鹽價,要比關內鹽價低太多了。

一核算成本,自然發現在遼東設立作坊比較划算。

何夕說道:“哦。你繼續說吧。”

何夕內心之中,其實希望工業模式能夠從官方移植到民間。畢竟何夕很清楚。之前何夕還沒有覺得。但是最近黃子澄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何夕更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或者朝廷,亦或者說是官方製造業。規模是有上限。

這個上限是有很多方面決定的。

最少,何夕現在覺得是軟體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最少現在遼東這一攤,何夕已經有些管理吃力了。何夕其實很希望民間能發展出來工業,自然是希望工業的種子,不因為何夕政治影響力消退而不存在。因為何夕很清楚。其實,這種分工,流程化,使用機械的類工廠的生產模式。在中國古代,從來不是稀罕事情。

不管是,秦代兵器製造。還是宋代大規模冶鐵基地。

都有類似,或者相似的情況。

甚至在內部管理上,有很多這種手段,比何夕現在粗陋的管理方式還要好。

但是最終這些產業,最後都怎麼樣了?

因為戰亂或者政治因素,成為了歷史的絕唱。

所以,何夕很明白一個生產模式,只要存在民間,因為利益自發接受這種生產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只要不遇見那種大規模戰亂,就不會有斷層的問題。甚至即便是有那種大規模戰亂,也無法阻擋,人對利益的追求。

只是看來,現實比何夕預料的更慢一點。

或者這才是古代的正常情況。一個秘方能傳承十幾代。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想要傳播開來,需要的時間比何夕想象的時間多。

不過,何夕心中也在思考,這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楊震說道:“另外,我發現北邊的林中人。特別喜歡糖,所以安排從潮州運糖過來。只是發現糖價格有一些高。”

何夕說道:“自然高。軍中也是一群喜歡吃糖的。弄得我都頭疼。”

糖並不在何夕的計劃之中,最少東北是不產糖的。後世東北的甜菜,原產地在歐洲,這個時候還沒有傳入中國。更不要說,就是在甘蔗榨糖這一件事情上,是有技術積累的。

不用怎麼操心,即便甜菜移植過來,怎麼榨糖?這工藝還要重新來。何夕對此實在沒有什麼想法。畢竟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對於有替代品的技術。何夕不想重複研發。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遼東都要從南邊搞糖。

而今大規模榨糖的地方,其實就是潮州糖。產量有限。不過擴張迅速,兩廣,臺灣,乃至於南洋四鎮,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種植了。只是產業發展也是需要時間。

何夕問道:“現在玄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