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耿炳文之死,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庸的臉色很難看。
看著手中的書信。
他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說道:“耿炳文真不在了嗎?”
宋晟的使者說道:“世叔,這一件事情,又怎麼能騙人啊。世叔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等上幾日,就知道真假,只是如此一來,大功就不是世叔您的了。”
以雙方錯綜複雜的關係,找一個對方親密的人來勸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所謂的親密關係,也不過是勸降的敲門磚而已。真正要勸降是要天下形勢的變化,與朝廷手中的籌碼與開價的。
不過,何夕早就下令,所有勸降都不可能開什麼高價格。
一般來說都是保留原職,將功折罪而已。
不過,即便何夕在這上面並不積極,但是在形勢越發有利於北京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思也都動搖了。
其中包括趙庸。
要讓趙庸動搖並不容易。
作為韓國公一系推到前線的將領,在朝廷是有人的。他的家人也都在南京。這些人在有利的情況下,都是他的支援。而今卻都是他負擔。
他投降的話,就要面對家眷處死,還有與韓國公一系的其他將領結仇。
這種仇不是國仇,而是私仇。
其實到了這個地步,對於南京能夠堅持多久,山西能夠堅持多久這一件事情,韓國公一系上上下下都有思考,也有議論。
韓國公一系內部,他們都覺得,在北京不可能有他們的位置,當初殺藍玉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少出力。幾乎不可能被北邊原諒了。
能堅持就堅持。即便堅持不住了,也要在有統一協調的意見,將來也好互相提攜。
畢竟,他們當初都是洪武一朝的失意人物,只要失去了權力,此刻重新得到,才會知道權力是多可貴的。
他們拼命想要保住。
趙庸投降容易,他一投降,對南京韓國公一系就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這才是問題所在。
這就很對不起南京的老兄弟們了。
所以南京韓國公那邊,其實讓他找準時機放棄山西,退入河南,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只是,朱允炆太愛面子,他才不肯下這樣的命令。
趙庸只能做不能說。
只是趙庸也要為自己著想。
如果說趙庸這幾年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是老了。
在洪武年間,他是一點也不覺得老。他被朱元璋壓制的時候,他天天想的都是復起,想的是奪回權力,想得是回到中樞。
畢竟,四五十歲。作為一個大將,很老嗎?
他甚至比傅友德要小一些的。
他當時的感覺,就是傅友德能做到的事情,我趙某人做不到嗎?
但是這些年,也就三四年的時間。趙庸就就完成了中年到老年的過度。
或許,人感覺自己老了,很多時候是心態上的老。
比起徐達臨終之前,還在研究新軍隊的編制與變化,比起耿炳文七十多歲,還完善新防禦戰術。趙庸雖然年輕,但是當他發現,自己年輕時候打仗無往而不利的那一套,不管用了。過時了。
他想學習新戰術,根本學不會。
只是這些新東西,雲裡霧裡,好像是天書一樣了。不會就是不會,不懂就是不懂。
趙庸看著自己同時期的將領,或折戟沉沙,或縮在後面不敢出頭。
洪武年間的心氣也散了。
很多時候,人的野心是與能力相關的。當趙庸發現,而今他似乎成為一個無能之輩,就好像他年輕時候,在戰場殺取下的那些首級一樣。
也是很有名的大官,結果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