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沐春,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圍除卻自己的護衛之外,就沒有外人了。
這一次他們商議的事情是大事。即便,這才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
馮誠說道:“而今天下局勢已經分明,不知道國公有什麼想法嗎?”
沐春說道:“我沒有什麼想法,等下去吧。”
沐春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什麼也不做,等北京打下南京之後。再上降書。因為這樣做最穩妥了。
他依舊是國公了。即便舉雲南投降,難道還能有什麼額外的賞賜不成,即便有,他也不想要。畢竟,沐春很明白,功高蓋主是什麼樣子。爵位已經到頂了,為家族計,最重要的不是什麼新功,而是不犯錯。
將家中富貴與權力,安安分分的傳承下去。
給他最深刻的教育的是,就是沐英。
沐英之死,自然是病死的。但是沐英的病是怎麼來的?是因為年輕時候征戰沙場。舊傷復發。但是還有別的原因,就是太子之死。沐英與太子的關係,猶如兄弟。
從太子剛剛出生,沐英第一眼看見太子的時候,當時馬皇后開玩笑,讓他保護太子。沐英就已經是堅定的太子黨了。不客氣的說,如果有一天太子造反,沐英一定是行動總指揮。
但是太子不在了。沐英傷心之餘,也發現一個件很尷尬的事情,那就是朝廷上下,已經沒有沐英的位置了。
如果,朱元璋傳給其他王爺。任何一個王爺都不會允許有這樣的一個前太子的死忠執掌大權的。如果,朱元璋傳給太孫。沐英的身份依然很尷尬。
他的關係是在太子身上的,而不是太孫身上。
他的權勢太大了。如果,不管他入朝輔政,還事情做其他的時候,都不大合適。而且沐英太瞭解朱元璋了。沐英忍不住想起,漢景帝評價周亞夫的那一句名言:“此怏怏非少主臣。”
難道他就是了嗎?
如此一來,本來有病,心中憂懼,最後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甚至在傷病之中,沐英的心態已經有幾分求死了。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治好病。
從歷史上來看,沐英當時擔心並不為過。
甚至可以說,沐英死的正是時候。如果沐英不死,他一定會捲入靖難之戰的,而且是主將。他或許能將燕王給滅了。但是沐家平亂大功,在中樞就會有什麼好位置嗎?
未必。
看朱允炆的手段就知道了。削藩並不是不可以的。甚至是朝野共識了。不管誰上臺都會削藩。燕王上臺不是也削藩了嗎?但是怎麼削藩卻是問題。
好好的削藩,在朱允炆手中失控了。這就是問題了。
削藩是削藩王之權,而朱允炆變成了要藩王之命。
而沐英真正平定戰亂之後,沐家就成為風口浪尖了。會不會與國同休三百年,還真不好說。另外,沐英真能打敗燕王,也不一定。這裡面的變數太多了。
這還是沐英能活到朱元璋死後的。更可怕的是,朱元璋對沐英怎麼看?
朱元璋覺得是一個威脅,就是親侄子也是敢下狠手的。更不要是不是義子了。
沐英也未必能活到建文朝。
有父親前車之鑑。沐春就一個字,穩定。苟在雲南。什麼也不做。朝廷有命,雲南都支援。但是努力活動,想辦法不去前線。他好歹是國公,一些稍微出格的事情,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懲罰。
等塵埃落定再說其他的。
是的。而今南北戰局已經分明瞭。北方贏定了。
但是那又如何?
提前投過去,也不見得有什麼好處,只能落一個貳臣名分。何必啊。
所以沐春早就有了決斷,效忠朝廷,誰在朝廷,就效忠誰?反正,只有不是傻子,不可能先打雲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