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朱允炆的猶豫,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更重要的是戰爭。
北京大規模徵兵,將人力成本提高了。大部分百姓,只要願意本分做事。一般情況下,是能夠有一分餬口的工作的。而且戰爭帶來的戰爭景氣,也給這些百姓帶來更多的出路。
問題是,何夕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
不是何夕有什麼本事。而是北京的基本盤太小了。
等於何夕將整個大明,以及大明已知世界都成為了北京地區的經濟殖民地與商品傾銷地。所以北京有富裕人力物力進行戰爭的同時,也能對百姓進行安置。
但是放在南京這裡就不一樣了。
首先,南京各地已經受到了北京工業化的衝擊。這個衝擊是各方面的。不僅僅是紡織業。只能說紡織業在江南佔據的份額太大。影響力舉足輕重。
北方紡織業一開始對南方的紡織業衝擊不大。就是因為以方孝孺為首的很多保守勢力在努力抗爭。
方孝孺是有些東西。
他或許不理解一些現代的知識,但是有些現象他看得很明白。比如工業化對農村的衝擊。這個問題,即便是放在後世,也是一個世界級別的課題。
方孝孺給出的答案就是抗爭否定。畢竟,儒家本質上就是以農業農村為基礎的社會關係的學問。甚至現在一些儒家的東西在很多偏遠的農村儲存的很好。
這並不是,他們並不在二十一世紀,而是他們生產關係保留了很多農業社會的東西,儒家在他們這裡有生命力。
但是,當方孝孺倒臺,丁顯上位,並代替建立江寧工業區,基於賺錢這個立場。丁顯毫不猶豫選擇了紡織業。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人給這些人遮風擋雨了。
財富大量的向江寧區集中,讓江寧區的發展,簡直是一日千里,大有北京速度重現的結果。但是他的急速發展,代表著整個長江兩岸紡織業的衰落。
無數家庭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再加上連年的征戰,貨幣貶值,民夫的徵調。朝廷腐敗。等等問題。百姓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很多百姓男丁被徵召去為軍隊運輸糧草。而家中全靠婦孺耕作。織布才有一些收入。而今連這一點收入都要剝奪了。
長江兩岸,就好像一堆積薪,就差一根火星了。
而丁顯做的事情,就是給這兩岸百姓點燃了。
是的,士大夫們大多數無拳無勇。面對強權,他們大多都會跪,所謂資本主義軟弱性,但是實際上,所謂計程車大夫們也不是太強硬的。骨頭也不硬。
大多數時候,也不可能鬧出事情來。
但是而今與現在的情況想結合就不一樣了。
朱元璋對天下的遺澤,也不是幾年可以喪盡的。大明的家底也不是朱允炆幾年可以敗盡的。雖然百姓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這個階段還期盼有明君來解救他們,而不是造反。
所以,他們還能忍耐一段時間的。
這些士大夫們被砍頭,他們被逼急。兔子逼急了都會咬人了。更不要說,這些士大夫之中,也是有人才的。可不全是兔子。
也不要忘記了。
何夕在北京籌劃這一件事情,已經籌劃了多長時間。
他早就在這裡等著,江南出事了。紀綱就是整個計劃負責人。此刻就潛伏在江南,四處串聯。等待時機。而姚廣孝正帶著大量資金。準備給南京的新鈔體系致命一擊。
這樣的情況下,南北真正的決戰,第一戰不會在前線打起來,而是在後方。在南京的大後方,江南地區打起來。
只能說,丁顯與朱允炆與何夕相比,在知識面上差太多維度了。何夕從各方面對他們形成了降維打擊。或者只要在烽火從江南升起的時候,他們才能夠想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