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安南之戰的開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四章安南之戰的開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當時地廣人稀,即便打下地方,管理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得不償失。這種情況下,要一些純粹的經濟利益才是最划算的。
而緬甸就是這樣的。
不否定緬甸的核心地帶,已經是相當繁華了。畢竟緬甸說起來也算是古印度文明輻射的一部分,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
但是除卻少數地方之外,很多地方都地廣人稀,被大自然分割在不同地方,派人管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賠本。
這其實為什麼之前大明朝廷對這裡只要他們自己承認是大明的藩屬就行了。
實在是朱元璋剛剛開始說,得之不足以廣地。卻靡費甚多,得不償失。至於各地土司上繳的所謂貢品,大明朝廷也看不上。
從經濟利益上來說,這些土司最好不給大明朝廷找麻煩。就是最大的好處了。
別的什麼的,大明朝廷想都沒有想過。
針對這種情況,何夕認為想打下緬甸,最好的辦法,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緩戰為上,速戰為下。
所以,何夕最後決定,就是從南方士卒之中挑選一萬多人,派到了雲南,這些人都是南方人。他們對緬甸哪裡的氣候要適應的多。
更重要的並不是打仗,而是說服這些土司轉投朝廷。
於是,一萬多人,在緬甸長期作戰,甚至可以說督戰,領著一幫聽話的土司,打另外不聽話的土司,而後面的百姓,正在日復一日的修建道路。
就這樣一點點的向南方蠶食。
看上去不利落,沒有氣吞萬里如虎的氣魄。但是總體上來說,卻也算得上順利。最重要的是省錢。
反正不死完最後一個土司兵,大明天兵是不會下場的。而大明天兵最好的武器,其實並不是火銃火炮,而是大明生產的工業品。從南京運到前線的東西,一轉手就有好幾倍的價格。
足以讓這些土司兵覺得買命都值了。何必需要自己動手。
須知,死一個大明士卒,那最少有一百元的撫卹金。最少了。而且死一個土司兵,朝廷賬冊上根本沒有變化,都是土司自己去處理的。
不過,這種溫吞水的打法。註定讓軍隊很多人不滿意,因為不能立功。
除此之外,好幾個王爺遲遲不肯離開南京,就是不滿意封地,特別是朱允通,也就是朱雄英的親弟弟。他是看不上海外很多封地。但是對於安南,卻是垂涎已久了。畢竟,安南到底曾經是中國之土,各種習俗,都是小中華之稱。
在哪裡生活,要比在海外白手起家,要好的多。
他豈能不插一手。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何夕對白話文的推廣,促進了報業的發展。天下重新一統之後,何夕推廣教育,而白話文推廣最普遍的,就是報紙了。
原本的報紙僅僅存在於北京與南京,而今已經存在於幾乎每一省城之中。
他看過統計資料,大明發行的報刊,已經有一千種以上了,當然了,這其中有很多苟延殘喘的,幾乎一口氣上不來,就不在的了。
大部分都白話文。
這也讓新聞界,有些不受控制的感覺,畢竟原本大明朝廷只需管理不超過十幾種報紙,而今一下子有了這麼多,根本管不過來。
再加上,文字這東西,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弄起來的。
而很多舊文人對何夕的新政最為牴觸。而偏偏他們的文采與文學修養,是這個時代瑰寶,這些人在狂飆突進的報界,自然是有一席之地的。
總之,這一件事情,發展如此之快,是各方面情況堆積在一起的結果,
這讓何夕有些苦笑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