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定國是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用銀幣換一千元是很不划算的。
之前心思在大戰上,金融領域的事情,並沒有下手去整頓。而今卻要好好的處置一番了。
而且,鈔票的事情,也不是北京一家說了算,影響太過廣泛了。
需要將各方勢力都請過來才行。
當然了,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大家請過來,一起為隆武皇帝的正統性背書。
之前說的,都是對外,而何夕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卻是對內了。
那就是換屆。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去世。何夕與朱雄英在北京起兵,次年為隆武元年,一直到而今,已經是第五年了。
按何夕自己的說法,已經到了他的第二任首輔任期內了。
當然了,這一件事情,何夕自己不去說,沒有人會去提醒何夕的。
畢竟,即便朱雄英內心深處,也覺得,何夕很有可能是說說而已。
但是何夕內心之中。卻沒有這個想法。
趁著這一次大會,何夕也要在人事上動大刀子。當然了,這種大刀子,更多是內閣以下,到不了內閣。
畢竟,何夕的內閣,人員大多數都很年輕,能用上幾十年不止。
但是下面人就不一樣了。當初在北京的時候,下面很多部門的尚書,都是趕鴨子上架,有些人是適應了。但是有些人並沒有適應。
而今該處置也要處置。
何夕還要慎重考慮很多事情。
他甚至覺得是不是要將國是大會,設定為每五年一次,商議當前的重大的問題,並且換首輔。
形成慣例。今後大明都這樣做。
想到這裡,何夕就越發頭疼。
到了他今天這個位置,後世的很多經驗,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
他每一個選擇,對未來有什麼影響,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盡善盡美的背後,都是他的殫精竭慮。
國是大會定在隆武四年,但是關於大會的邀請,卻是隆武三年就已經發出去了。等待各地的回應。
-------
隆武三年,對北京來說,是最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發起關中,與廣武會戰。一系列戰事奠定了北京的勝利。而也在這一年,燕王得知了帖木兒想要東征的訊息。
果斷決策,先發制人。進攻,察哈臺汗國。
而察哈臺汗國的根基,就是疏勒。當然了,他們已經不叫這個地名了。
燕王與帖木兒打了一場,耗時數月的疏勒會戰。
首先是,燕王先進攻。
察哈臺汗國,根本沒有想到,根本就是一場脆敗。丘福作為先鋒,打到了疏勒城下。蒙古人叫哈實哈兒。當時在大明這裡,這裡只有一個名字就是疏勒。
只是這一座疏勒城,到底不是唐代的城池。充滿了異域風情。準確的來說,阿拉伯的味道。
其實,疏勒城並不堅固。
最少,在燕軍看來並不堅固。
燕軍火器水平,比起南北兩軍任何一軍的主力都不行,甚至比北軍二線軍隊,也是差了不少。
但是用來摧毀疏勒城,卻並沒有什麼問題。
只是,燕王按住,不需攻破疏勒。
原因很簡單,燕王要在疏勒城下,與帖木兒會戰。
而今燕王與帖木兒之間的問題,與當初河間之戰,北軍與南軍的問題差不多了。
如果單單論精銳戰力,燕王本部加上北軍支援原本的一個團的兵力,是絕對能對帖木兒軍進行碾壓的。
但是燕王本部漢兵,乃是他的根本所在,雙方加起來,不過數萬。而蒙古徵召兵雖然多,但是本質上戰鬥力與帖木兒本部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