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解縉的想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朱雄英問了,他也要回答。解縉說道:“首輔的想法,其實很明顯了。想讓定國是會,成為上情下達的通道,只是,未免優容太過了。特別是,此次請來的人,多是當地土豪,少有士大夫。恐怕會令天下士人不舒服的。”

解縉本質上是一箇舊氏的讀書人,解縉也以自己這個身份而自傲與高興。雖然說,時過境遷,何夕的新學崛起了。

但是解縉骨子裡,還是不喜歡何夕所謂的新學。畢竟,他對儒學下了苦功夫的。在這方面鑽研極深,如果,大明朝廷忽然改弦易轍,解縉的強項就被人為的給平了。

解縉怎麼可能高興啊。

其實解縉與江南士大夫們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只是,解縉並沒有決定與這些人勾連在一起。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解縉不確定,何夕到底如何對這些江南士大夫。他不敢站在何夕的對立面。所以他要先看看。

第二,解縉心高氣傲,自詡在何夕之下,無人可敵他。他即便與江南士大夫有聯絡,也一定要以他為首的,也就是收復江南士大夫為己用。

第三,那就是江南士大夫們,也未必將解縉看在眼裡。

他們是被何夕給折騰怕了。但是不怕解縉,甚至在很多人看來,解縉是誰啊?

最少,在整個南北之戰中,解縉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發亮的決斷與作為,自然不被人看在眼裡。

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今日這個局面,對解縉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解縉麾下比起何夕的派系,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解縉麾下都是他這麼多年收攏得願意站在朱雄英這邊的文官。數量並不多,而今南京官僚體系,幾乎被丁顯,與何夕前後折騰的快散架了。即便有一些人,也不足以讓解縉拉攏。

所以,解縉其實很早就準備,將這些人拉入麾下。利用他們的勢力,在朱雄英面前固寵。

在解縉這一番話中。充分的體現了他自己的思想。覺得對定國是會參與者寬容太過。那是因為,整個定國是會的代表,背後都有實力。一句,幾乎任何一個人回到自己地盤上,一聲令下,召集幾百個壯漢不成問題。

這些人不能說不讀書,但是他屬性卻不是讀書人的屬性。說得好聽點,叫做地方派系,說得不好聽一點,叫做豪強。

即便是讀了書的人,也是豪強。

在解縉的世界觀之中,這些人根本不配參與這樣大會的資格。大會之中所有與會代表,都必須是他們讀書人才對。

是的,解縉其實並不反對這一場大會。

因為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的會議,漢代的鹽鐵會議等等。君王與大臣,坐而論道,解決朝廷之中重大問題。

想想都讓解縉覺得舒服,但是前提上,這是給讀書人的禮遇,這些人是什麼東西,他們也配?

朱雄英說道:“你覺得,首輔今日做成了沒有?”

解縉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成與不成,就要看看,有沒有人敢為人之先了。出這個頭了。或許,首輔已經安排好人了。”

朱雄英說道:“也是。不過,在座的都不是傻子。真的用心,還是逢場作戲,是能看出來的。”

解縉忽然起身,說道:“陛下,臣今日是有一件事情,請陛下恩准的。”

朱雄英說道:“說。”

解縉深吸一口氣,說道:“臣請為應天府尹。”

前文說過,在何夕的新規劃之中,順天府尹,與應天府尹,看上去是一個府,但是本質上是一個小省。而且南京與北京都是重點發展工業。在各方面都高過其他省份。

所以,順天府尹與應天府尹全部是高配。

兩者可以是說是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