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大明的傳統基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四章打起來了

有時候,何夕就在感慨。

他越發覺得,自己走向了德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德意志帝國,是有國會,有選票,但是國王一直掌握大權,直到一戰戰敗丟掉了王冠。

只是何夕走到這一步,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在不斷解決問題上,一步步走向德國路線。

首先,大明的君權十分強大,這一點,何夕是無法否定的。

即便何夕自己的權力,本質上也是分割了一部分君權。今後任何一個首輔再強勢,也強勢不到如他這樣了。

這是事實。

所謂工商業都必須依附於皇權為核心的權力核心。

這就很像德意志,德意志從普魯士發展而來,皇帝一直掌握權力,並沒有失去權力。所謂國會,議員等等機構都不過協助國王處理事務的機構而已。

正是這很多相似的地方,何夕面對種種問題上,何夕發現很多事情,似乎也只能這樣吧。

國會這個機構一定要有的。

這其實並不是何夕仿照西方政治體系,而是天命觀轉化為儒家的民重觀,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政治設計。從而確定大明皇帝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

這樣的政治邏輯存在,就一定需要一個這樣的機構。

而何夕倒也想給國會一定的權力,制衡皇帝。不讓皇權一家獨大,但是何夕觀察了一段時間,終於確定,將權力分給國會,還不如希望大明皇帝代代明君。

原因很多,一來是這些人根本沒有適應新玩法。最少,他們還都沒有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能的想法。也就說,來參與會議的人。絕大多數,其實沒有與皇帝作對的想法,更不要說制衡皇帝。他們只要效忠皇帝陛下。制衡什麼?

他們是致君堯舜上的。

二來,正如何夕之前所言,當決策層有幾百個人的時候,幾乎不要想完成任何有效的決策了。就比如很多人覺得自己被代表了。還有很多西方哲學家,所說的直接民主,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力,參與國家決策等等。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滿足所有人的決策,根本不存在。

讓所有人都一致認為都是一個好主意,很大可能是辦不了的事情。

大明朝廷想要有效力的運作。將大權給國會,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選擇,或者,即便真將大權交給了國會,國會也執行良好執掌了國家大權,但實際上,不過國會之中幾個意見領袖參與了決策而已,大部分時候,大部分普通議員,也都是打醬油的。

更讓權力由公轉到私。

皇帝的權力本身就代表的公權力,當然了,皇帝很大機率是有私心的。但是皇帝的私心,與公權力緊密相連。而官僚們說得再不好。也是依附公權力而活的。國家強大,國家富裕,他們可以藉著國家的權力,搞事情,搞錢。玩得不亦樂乎。

而所謂的國會與會人員,是怎麼產生的。何夕是直接選地方權力人士,就是那種,一聲令下,在當地召集幾千號人與別人幹架的主。

而且這種邏輯,未來也不會改變。

不管怎麼粉飾。能選上去的,也都是地方權力人事。有錢人也是這一撥人中一小部分分支。

也就是說,這些天然代表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發聲。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這不符合何夕對未來的設計。

權力歸於皇帝,皇帝需要與內閣,與整個官僚體系分享。而權力歸於國會,大概這國會之中,就會出現類似於法國的四百個家族。

這些家族把持著整個大明所有權力,形成一個頑固集體。

前者,還有一些理想者。一些人讀書做官,從官僚體系之中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