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出頭的來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多餘地的。
比如,以孔子子嗣出面,將何夕列於儒門新聖之一。
大不了,將來祭祀孔子,孟子,顏子,等儒門先賢的時候,再加上一個何子就行了。
就擔心,何夕將儒門這個廟給拆了。
這裡面關係甚大,與孔家關係最多。孔家不出面,想讓別人替他們出面嗎?根本不可能。
所以,孔希路這一次註定要在這一次大會上出面,與何夕談一談的。而孔希路也抱著必死之決心。
不過,他沒有想在這個時候出頭。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想不想的問題。
而是情勢所迫,不得不為。
因為,何夕建立學校體系。看似給了南方很多人利益,但是不能掩蓋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何夕要將吏試,代替科舉了。
何夕知道的吏試本質上,與後世的公務員考試相差不大。
首先是有學歷要求的。
就是幾座大學堂畢業證才行。當然了,而今執行的兵不嚴格。否則,而今所有大學畢業生,才不過一萬多人。這些遍佈軍中,朝廷之中,根本不夠。自然有很多其他人進入朝廷。
不過,將來這個趨勢很明顯了。
想要考吏員,必須是十所大學的畢業生。
何夕制定的小學,中學,大學。大學畢業生考吏員。與大明士大夫一直想要的,科舉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路線。
這個路線,並不是江南士大夫們所能接受的。
是的。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是已經退讓了。
當然了,也算是不能不退讓了。
畢竟,南北之戰的結果是擺在這裡的。他們再抗爭,難道能抵擋住大兵不成?
但是取士之道,不僅僅代表著大明官方意識形態,也代表著未來士大夫子弟的上進之路。他們如果不抗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很多興旺的家族,都會變成尋常百姓家。
世代簪纓之家,變成尋常門戶,是無數人即便死也不願意看見的。
是他們不能不堅守的底線。甚至不惜為了這一件事情,在來一次江南之亂。
甚至比洪武年間更加堅持,更加不容退讓。
原因很簡單,朱元璋不開科舉,但是在洪武年間,朱元璋用人大多都是文官士大夫出身。所以,即便不用科舉也是可以的。但是何夕用人,自成體系。
如果現在退讓,可以預見未來他們就更加不可能出現在朝廷之上。
真是進一步,未必生。退一步一定死。
於是,就有了南孔出面,反對僅僅建立十所高校。
孔希路倒也沒有想心思完全表露出來,要留有餘地。
他首先認為,大興官學是好的。但是有很多名聲遠播的書院,排斥在朝廷官學體系之外,並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名聲赫赫的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等。
所以,請朝廷放開名額,多修建幾座書院。
他一連列出了十幾個書院大名單。
每一個都是名聲赫赫的,出過很多大人物的書院。不過特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都是在南方,幾乎全部在長江以南。
不過,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南方的文風就是比北方強盛。
用意也很明顯。
何夕之所以不想擴充大學,就是因為師資力量不夠,否則也不會先建立師範大學。不就是為了培養老師,從而擴充學校數量。將來人才數量增多了。不用別人說,何夕自己就會擴充高校。
但是而今一下子增加十幾所所謂高校,人手根本不夠,自然有大兩的舊文人側身其中。南方學校比例比北方高很多,很明顯,將來選中的官員,南方人的機會就要比北方高太多了。
只是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