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以盜治盜,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一章 以盜治盜
朱元璋見到詹鼎,大吃一驚,說道:“你怎麼這個樣子了?”
朱元璋印象之中詹鼎,還是當年年輕名士,在大殿上侃侃而談,一筆好文章。終於讓本想殺了方國珍的他,權衡利弊之下,答應方國珍的投降。談不上舌戰群儒,但也是風采照人,但是而今詹鼎,一頭白髮,頭髮稀疏,似乎快掉光。雙腿不良於行,只能跪在一塊木板上,被人抬上來。臉色蒼白,不見血色。好像從墳墓之中挖出來一般。朱元璋幾乎認不出詹鼎原來的樣子了。
唯獨那一雙眼睛,還帶著智慧的光芒。
詹鼎說道:“臣與陛下十幾年未見,淪落於此,也很正常。”
在詔獄之中,詹鼎也反省過自己的一生。
他這一生最大的錯事,就是投入方國珍幕府之中。
其實他本不願意投奔方國珍, 他覺得方國珍成不了大事。只是方國珍佔據台州之後,幾乎是用刀劍逼得他出仕。他不得已才為方國珍所用。不過方國珍自己文化不高,但是比較崇拜讀書人。雖然很多時候,不用詹鼎的計謀,但是對詹鼎也是非常好的。
人心到底是肉長的。
方國珍生死危急之時,詹鼎毅然入金陵,勸朱元璋接受方國珍的投降。
這是詹鼎一輩子的高光時刻。也是一生坎坷的開始。
要明白 這一點,就首先要明白,朝廷上,究竟是誰想殺方國珍。浙西一派。
這裡只需說一個人就行,劉伯溫,他在投奔朱元璋之前,糾結民壯,與方國珍狠狠打了好些場,兩邊是有些血仇的。這也說明方國珍不行。劉伯溫雖然有才華,但是在軍事上的才華,並不高。但是方國珍都奈何不了。
劉伯溫作為浙西一派的大佬,他的經歷是一個典型,浙西很多人對將方國珍視為海賊流寇。恨之入骨。
詹鼎一力勸說朱元璋接受方國珍投降。將浙西一排得罪很好。
所以詹鼎的仕途如此不順。明明號稱有宰相之才,卻只能在地方沉淪。官職上上下下。根本沒有當什麼高官。
按理說,詹鼎被浙西派嫌棄,他不應該投奔淮西派。奈何,整體上來說,淮西派對浙西派佔據上風。更不要說,詹鼎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淮西派到底是以地域為核心的。
本來浙江人不應該去浙西派。但他自己不受浙西派待見。淮西派也不會在乎的。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方國珍。詹鼎身上的始終有方國珍的標籤,這個標籤他洗不掉。就好像現在,朱元璋想起方國珍舊部,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方國珍的兒子方關。
是的,方關是方國珍的嗣子,為人看上去也不錯,不是紈絝子弟。但是才華在朱元璋看來,也就那樣了。倒是詹鼎,言辭犀利,有宰相之才。給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他願意為方國珍的厚待,前往南京的時候,他這一輩子的處境,已經確定了。
只是他後知後覺。
朱元璋自然知道,詹鼎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只是朱元璋不想多談。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而詹鼎被現實狠狠磨礪之後,眼光要比他年輕的時候更長遠了。
他知道,今天即便他再怎麼說。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他不知道,朱元璋為什麼要見他。但是他知道,朱元璋不會因為他一個人而翻案的。
既然如此,說一些沒有用的事情。又有什麼意思。
朱元璋說道:“有一個問題,朕想不明白。想問問你。”
詹鼎說道:“陛下請講。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元璋說道:“而今東南沿海,一直有海盜。有人建議朕,大開海防,允許百姓出洋,就能消弭海盜。否則的話,只有限制百姓出海一日,這海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