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當年舊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章 當年舊事
東宮之中。
太子同樣在問計,不過他問的是方孝孺。
方孝孺看到的僅僅是之前透露出來的資訊,看似不多,但以方孝孺的能力已經揣摩出來很多。
方孝孺說道;“殿下,臣以為陛下是不滿意,而今科舉之法。隋之科舉,與唐之科舉有異,唐之科舉,與宋之科舉有異,宋之科舉與元之科舉有異,蓋因一代興必有一代之法。宋師科舉之道,雖然費心不少,但是陛下畢竟是雄主。與宋師心意不合,也是正常。”
“只是朝廷用人選賢之道,不能再拖下去了。”
“朝廷自從十年前廢除科舉之後,多用舉薦,每年舉薦多則千餘,少則數百。地方官身負舉賢之能。但多因循守舊,所舉或為親朋,或為地方豪強。這些年來,各地屢興大案,就是因為官員水平不高。此事已經是大明大患,必為之變。”
------
何府之中。
何夕也在問計。
姚廣孝手中拿著的也是何夕簡簡單單幾行字。就是說明煤鐵司專項考試的一些內容。
姚廣孝說道:“大人,你選的時機太好了。你知道,為什麼十年前,陛下會廢除科舉。專為舉薦。”
何夕說道:“願聞其詳。”
姚廣孝說道:“因為兩個問題,第一,元代摧殘文脈,各地真正有權勢的,並不是讀書人。最少大明剛剛定鼎的時間不是。第二個原因,讀書人也不與大明一條心,大明出於紅巾軍。不知道,大人可知道,文人士大夫對紅巾軍是什麼態度?”
何夕不用想就知道,不是什麼好話。但依然說道:“姚先生請講。”
姚廣孝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卷《元史》,翻了兩頁,給何夕看。
何夕一看,頓時苦笑。上面寫道:“是月,大明皇帝起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自紅巾妖寇倡亂之後,南北郡縣多陷沒,故大明從而取之。”
何夕是看過元史的。其中這種細節,簡直數不勝數。這還是官修元史。可以看出大明士大夫的態度。
姚廣孝說道:“大人如何看陛下?”
何夕說道:“一介布衣,十五年而有天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得國之正,無過於大明,乃是當今天下英雄之首,縱然青史之上,也在前十之列。”
姚廣孝說道:“陛下聽了,定然讚歎,但是士大夫的心裡話卻是,區區一個臭要飯,說不定當初還在我家門下乞食。一時僥倖,而有今日,豈能讓我服氣?”
“故而大明立國之後,天下士大夫分為二,一為遺臣,一為隱逸。隱逸還好,元代殺戮過重,很多是士大夫避禍山林之間,後世也不願意出仕。不僅僅在大明不出仕,在前朝也不出仕。但是所謂遺臣,就是在元代出仕,一直懷念大元,對了,即便是劉伯溫也有這樣的心態。很多人效忠大明是不得已而已。”
“陛下對於這些人,先有拉攏之心,各種優待。最後卻發現,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陛下也做不得細緻功夫,故而淮西與浙東之戰,淮西勝。淮西固然跋扈,但是是大明臣子的跋扈,對於浙東,陛下不知其何心腸也。”
“故而,陛下廢科舉而興舉薦。陛下不知道舉薦之權在地方官手中,如此做,會導致地方官員坐大,所謂門生故吏遍天下。地方上推薦上來的人,也多是富豪之子弟。是當地豪強之列。未必是什麼好人。”
“但是陛下還是這樣做了。你知道為什麼?”
何夕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問題,身體微微前傾,說道:“先生就不要賣關子了。”
姚廣孝三角眼之中略略有些得意,他本來就存在將自己一身才華施展開來,今日之揣摩。估計除卻他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了。更不是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