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際遇,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國子監生,已進入明鑑堂的為榮。”
“劉大人,更是將彝倫堂作為明鑑堂所在。等明年明鑑堂修成之後,再搬過去。”
何夕說道:“這樣也好。”
姚廣孝而今是作為何夕的助手接管明鑑堂的。之所以是他。一來是姚廣孝學問不錯。但是辦事能力更不錯。學者只是姚廣孝身上,最不起眼的一個小標籤。在何夕離開之後,先是劉崧負責明鑑堂。但是朱元璋很快就敲定了,劉崧暫代國子監祭酒。
這也是與何夕合作的人之中,最合適的一個了。
本來明鑑堂三個助教之中都是有機會的。但是劉崧還是選擇姚廣孝。
因為蘇伯衡或許文章學問不及祖上蘇東坡,但是一肚子不合時宜卻學得七七八八。說得好聽點,那是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意志。在為學上從不盲從。也正是因為如此蘇伯衡是程朱理學門下的叛逆者。但也正因為如此,蘇伯衡還是當一個純粹一點學官比較好,真讓他負責管事,那將是災難的開始。
而程汝器倒是能辦事的。但比起姚廣孝就差了一些。
事實證明劉崧選擇得不錯。
姚廣孝不僅僅將明鑑堂辦下去了,而且辦得極好,一心一意完成何夕留下的規劃,並沒有往裡面夾帶私貨。這一點,何夕尤其滿意。
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之間,也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每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夾雜一些自己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在何夕看來,只要不是太偏,都是可以原諒的。
但是姚廣孝幾乎按照何夕的範本在搞。完全沒有自己的私貨。
對何夕來說,算是意外的驚喜了。
何夕卻不知道,在姚廣孝看來,何夕也是意外的驚喜了。
姚廣孝並不知道,如果他留在天界寺,會有一個機會。一個成為燕王心腹的機會,從此開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但是姚廣孝此刻也是滿滿的有所作為之心。
無他,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在古代,這個歲數已經不小了。
甚至一場大病之後,人不在了,也是很正常的。
姚廣孝已經能聽見歲月對他的催促聲,這個聲音反覆在說:“快些吧,快些吧。建功立業,建功立業。”
而何夕是他視線範圍之內,最容易夠得著的人。也同樣是他看來,很有意思的人。何夕的學問他細細研究過。只要何夕的隻字片文,姚廣孝也是揣摩過的。他分明發現何夕的學問,露出來的是冰山一角。甚至何冰山一角,就讓姚廣孝歎為觀止。
正如何夕的一些想法瞞不過宋訥一樣,也瞞不過姚廣孝。
唯一不同的是宋訥作為儒家代表人物,拼命地反對何夕。不死不休。而姚廣孝卻是很有興趣,他覺得何夕是一個比自己更狂妄,更大膽,更危險的人物。
與自己是一類人。
姚廣孝不過是想在天下之間發揮自己的才能,青史留名。
而何夕居然狂妄到,顛覆數千年以來之成法,用自己的學說改變世界。成則將孔孟踩在腳下,敗則天下分崩離析,大明二世而亡。都不是不可能的。
是與他一樣的狂人妄人。
天才與瘋子本來就一線之隔。
只是姚廣孝是天才,何夕不是。何夕其實對他自己在做的事情,認識不足。其實如果不是朱元璋存在,很多事情不會那麼簡簡單單結束的。而大明天下,不會有第二個朱元璋。
何夕最危險的問題,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死後。他沒有了靠山能不能撐起新政。到時候,才是最關鍵的時候。弄不過二世而亡並非不能。
姚廣孝看得比何夕明白。正因為如此姚廣孝已經決定加入這一場危險的遊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