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大明醫道現狀,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堪用者將近三十人。”

戴原禮言語之間,還是有一些驕傲的。

他覺得,他這些年培養出近三十個合格的郎中,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何夕說道:“不知道其中如先生者,能有幾人?”

戴原禮嘆息一聲,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畢生所學,能有恩師之八成。但是我弟子之中,能有我之五成。也就不錯了。或許將來他們時間長了,經驗更足,能有所長進?”

戴原禮說的這話,估計戴原禮自己都不相信。

三歲看老。戴原禮這個水平,判斷每一個弟子的未來成就。未必全然準確,畢竟未來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判斷對。但是大部分還是沒有差錯的。戴原禮覺得,他這些弟子們,沒有一個將來能比得上自己的。

有時候,絕技失傳,固然是有些人敝帚自珍,寧肯帶進棺材裡,也不肯傳給弟子。但是卻有一些,是老師根本傳不下去。無他,在科學體系之前,很多技藝,有賴於經驗傳承。但是經驗這種偏主觀體驗的東西。

是很難說明的。每一個人的主觀感受都是有些差別的。

“如現在這種不吝嗇教授弟子的郎中,有多少?”何夕問道。

戴原禮忽然嘆息一聲,說道:“當年的師兄弟們,一個個都變了。”

看來金元四大家之中朱丹溪的弟子們,很多都不能秉承老師之意。更不要很多庸醫了。這些人本身就是庸醫,還以為自己的手段,是天下無雙的絕技。很少傳授於弟子。

這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心思如何,也是一種經濟執行規律。

因為在這個年代醫術不僅僅是醫術,是一門安身立命的本事。對於達官貴人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尋常百姓,能當上郎中,其實也是很不錯了。對於戴原禮這樣的神醫,他的技術在全天下都是一流的。來向他拜師的人,也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他教授之後,學習多年,最後都是回到家鄉開醫館,即便不是回到家鄉也沒有問題。甚至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送到老師這裡,戴原禮也是欣然接受。

畢竟,以戴原禮的能力,早就脫離了單純依靠診金賺錢。畢竟真正的名醫,什麼時候都是稀缺的。各方榮譽加深,戴原禮本身也不是一個物質慾望很強的人。

畢竟,朱丹溪的弟子不少,後世以為能與他比肩的只有戴原禮,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樣一來,戴原禮收的弟子,對他本身的經濟情況,並不會影響。甚至將他的名聲傳得更遠。畢竟弟子也是老師影響力的一部分。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其他人都不是名醫。他們的手段本來就平平,最多在府縣之間打響名聲,招收的也大多是本地的子弟。真要成了幾十個弟子。遍佈當地,他本身醫館的生意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這就是所謂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就形成了這種現象。大多數名醫都沒有敝帚自珍的習慣,甚至還寫醫書,寫藥方,想要廣大醫學。但是大部分庸醫,他們本事不行。偏偏一個個保守得很。唯恐別人學了他們一招半式。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高階市場與低端市場的差別。

對於名醫們,他們的名聲越大越好,收益也就越大。甚至能從名醫世家進入士林之中。也算改換門庭了。但是對於庸醫來說,他們也就當地一點病源,自然不能分給別人。

不是大明百姓醫學需要飽和了。而是絕大多人看不起病。真生了病也就挨著, 一個縣裡有能力看病,支撐起醫藥費的人實在不多。容不得分了。

戴原禮沒有何夕這個看問題的角度,只能感嘆,當年的師兄弟們都放棄了老師的教導。愛恨交織。卻不知道,他們之所以如此,是他們學習不好,沒有到了戴原禮的水平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