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風雨中的來信,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三章 風雨中的來信

“恩師在上,弟子黃子澄萬安。”

同樣在油燈之下,黃子澄也在聚精會神寫著信。同樣是給何夕的信。

只是黃子澄神情要比連子寧興奮多了。

“弟子在東勝衛勘探,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誠斯言哉。臣觀此地有前元舊城,雖已荒廢,然挖出陶罐兩個,其中皆粟。行走之間,見荒田數畝,挖地尺餘,見耕作之痕跡。此地足以耕種。”

“從豐州河到黃河數百里,水草豐盛,舊敕勒川也,其歌雲,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經營日久,足以為塞上江南,此地產糧一石,當燕雲之五石,中原之十石,江南之二十石也。”

“然荒草沒城郭,蒙古牧民不通耕種之事,東勝位所居著唯一士卒,百物匱乏,一鐵鍋,當中國之價十倍,他物貴賤各異,有價無市。”

“經營此地,任重道遠。僅以屯卒,全然不可。”

“------”

兩人書信,穿過千山萬水來到南京的時候,整個南京都已經進入夏季了。

作為長江四大火爐,在沒有降溫條件的情況下,何夕也是日夜不落汗,簡直難以度日。沒有空調的情況下,這簡直是要人命。

好歹何夕做了一些準備,在自己臥室牆壁地板下面有銅管,冬季作為暖氣灌入熱水,而今作為冷卻,灌入涼水。但是在日照之下,水缸裡面的水都有一些燙手。所以這降溫條件並不是怎麼好。

但是比起其他人算是好了。

何夕乾脆給學生們放假,有什麼事情可以登門求教,其他時間讓他們自己安排。畢竟都不是小學生了。自習時間多一點,也無妨。

何夕此刻就滿頭大汗看著書信,甚至不敢用手去拿,一拿準將信紙打溼,都是汗水。

何夕將這兩封書信反覆看數遍,心中也是有無限感慨的。自己也算是別的人後臺了。雖然後臺這東西,好像是反派標配。不過,他思量許久。覺得兩人分析的確不錯。

練子寧所去的大寧,也就是後世赤峰地區,也是清代的承德左右。在明清時期,幾乎是純牧區。清代皇帝也是去承德打獵的。不聽是種田的。

當然了,正如何夕前文所言,漠南這片地方,大部分是放牧的,小部分是可以種植的。甚至硬來的話,大部分地方也不是不可以種植,不過會引起嚴重的草原沙漠化。前些年沙襲北-京,與清末大面積開墾草原,是脫不開關係的。

而東勝衛,豐州灘,外套地區是不一樣,這些地方臨近黃河,即便降雨不足,但是如果能引黃河水灌溉,其實是可以作為農耕區域的。

畢竟,後世蒙古板升,歸化城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清代的時候,這一片地區開墾也是最多的。

何夕想想了,隨即給兩個弟子回了一封書信的。對練子寧表示慰問,讓他戒驕戒躁。安心做事。一旦有功勞,他定然上報朝廷,並讓他不要說要死要活的話。很多事情都不一定會成功,儲存有用之身,再做即可。

給黃子澄的書信,卻是嚴厲訓斥。

說他下車伊始,就如此狂言。不知道,他作為朝廷特使,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朝廷決策。一旦朝廷採納他的決策,投入無數資源給東勝衛,如果不成的話,即便將他千刀萬剮,也不足以謝天下。要他細細調查,當地水土,溫度,氣候,原來耕種的舊址,等等一一調查清楚,最後自己開墾幾畝田地,要選那種各種條件最好的幾畝,選條件最不好的幾畝,中等的幾畝,還有各種莊稼,小麥,小米,大豆,都要嘗試,完全確定才可以上報云云。

當然了,何夕是這樣給黃子澄說,但是對黃子澄的書信內容,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