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十五世紀的原始風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一章 十五世紀的原始風貌
之所以如此。是何夕對方關等人考核。
因為隨著靖江王就藩這一件事情逐漸完成。何夕也算開啟了局面。而上報的遠洋探險計劃,也要慢慢實行了。
所以,這一次航行,也是何夕考察方關等人的實力。
何夕或許不懂航海,但是大明有人懂。這些人或許不懂遠航的。但是從寧波到臺南,並不算太遠。須知,航海侯張赫為了追殺倭寇。直接殺到了琉球。
這可比這個航線要遠多了。
好在方關沒有讓何夕失望。一路上來各種處置很好,何夕找來的航海能手們,也對方關的指揮很佩服。認為沉穩老練,讓他們上。也不過如此。
當然了,何夕也知道。這一路上很多時候,方關都沒有插手,是方關身邊的人指揮的。
不過,何夕並不在乎,他用的是方關整個團隊。又不是方關一個人。
方關在做什麼?在何夕面前刷臉,一邊給何夕普及航海知識,一邊給何夕講解航線。
靖江王也在身邊聽著。
方關說道;“大人所言西洋人說得白血病,其實是他們自找的。要遠航的話,我們習慣是要吃豆芽,豆子澆上水,即便是在船上,也不妨礙發芽,還請其他各種手段處置蔬菜。不敢說一定讓船員們能吃到菜,一般情況下,豆芽還是管夠的。在船上時間長了。有些小病很正常。但是您說如此恐怖死這麼多人的敗血病,還真沒有聽說過。但是岸上傳來的瘟疫,很是厲害。”
“以下官之見,莫不是這西人的船隻太小了?”
何夕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現在的大明是有足夠的資格嘲諷西人的船隻太小了。畢竟在東方這片土地上,就運力而論,直到清末,西方人控制的船隻負荷,才超過了中國人船隻運載總量。
在大航海前期,西方人在船隻空間利用上,很是摳摳搜搜的。哪裡像鄭和寶船,那麼敞亮。
這與船隻大小固然有關係。但更多是一種思路與理念的問題。
不過,何夕也不知道方關說的對與不對,是方關航海經驗判斷,而是單純對於蠻夷的歧視。
何夕看著外面,說道:“那邊有島嶼,是什麼島嶼?”
方關說道:“這是澎湖島。澎湖有大小三十六島,是海上要衝,從這裡過去,一天之內,能到臺南之地。”
靖江王忽然說話,說道:“姑父,這裡是靖江國封地嗎?”
當方關說是澎湖的時候,靖江王就已經在海圖上尋常位置了。靖江王為人如何且不去說,靖江王接受過藩王教育,而藩王教育之中,軍事是其中之一。
他稍稍一琢磨,就看出了澎湖的厲害之處。
故而,他想要討要此地。
何夕怎麼能將這裡交給靖江王啊。靖江王都朱元璋的恨意,並沒有消失,只是隱藏起來了。即便靖江王沒有禍心。何夕也不願意讓朝廷失去對臺灣海峽的控制權。
何夕說道:“這是福建省的地盤。按照原則,這不可能給你的。”
封藩的原則,就是漢地不封,福建是漢地,自然不在不封之列。只是方關知道,福建在澎湖島上根本沒有駐軍。甚至而今的澎湖島是一座空島。在開國之初,朱元璋就派人將澎湖島上很多人遷徙到了陸上,隨即放棄了澎湖島。
這也是朱元璋陸地思想作祟。他覺得澎湖島的管理成本太高了。區區幾千人。派人管理就要穿越海峽。還不如將這些人遷徙到岸上,豈不是方便多了。
這才十幾年的時間,故而澎湖島上,還是空蕩蕩的。偶爾有大明水師巡邏,經過此地。或者船隻遇見風暴在這裡避險。
不過,此刻何夕心中已經決定,他回去之後,立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