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營造之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正在一處高地上俯視下面。姚廣孝說道:“大人,此地擁山傍水,西觀滄海,東依高山,是上好風水寶地。可以建國立邦。這裡方圓幾十裡,也唯獨這裡最好了。”

何夕也點點頭。

城池的選址一般都是透過風水師來選的。只是何夕身邊沒有。好在姚廣孝所學駁雜。什麼都有。對風水也是有研究的。所以就選定了這裡。

何夕對風水之說,是將信將疑。不過,他有自己的觀察角度。

這裡是一塊小高地,明顯比周圍要高出幾米。但也高不了多少。只是有一個小小坡度而已。距離海邊,與新靖江,都有好幾裡的距離。看上去多有不便。但是何夕就看中他的高。

古代城池,都有防洪功能。是千百年間來人類建城的總結。如壽縣城牆。能當大壩用,外面水位比城裡高出數米。依然倒灌不入。如浚縣。在去年大水之中,浚縣全境幾乎全部被淹沒了,唯獨縣城的城牆保留完好,洪水衝到護城河了。卻衝不進城中。

而今也是。

何夕不知道臺灣山洪是什麼規模。但是選址上儘量選址高地。因為很多時候城池,是百姓最後地保護了。

除卻高地之外,還有取水問題。臺灣本就不是缺水的地方,不管是打深井,還是引一條河到城中都是很容易的工程,吃水問題也能解決。再看上週圍。茫茫一片,樹木眾多。但也看不出有什麼大山。等過些年。這一片都會被砍伐,變成良田。這座城池,就能扼守河道與港口,庇護東南大片良田。

雖然或許並不是最好的位置,但已經相當不錯了。

何夕說道;“既然姚先生這麼說了。那就定在這裡了。立即召集人手,清理這裡,準備修建城池。”

姚廣孝說道:“好。”

這邊剛剛敲定建城位置,這邊就有一名士卒,來報說道:“大人,王爺帶了三百馬隊,千餘步卒已經向東前進了。”

何夕大吃一驚,說道:“什麼嗎?他沒有說,想要做什麼嗎?”

這個士卒說道;“小的聽說,似乎要征服熟蠻。”

何夕先是惱怒。覺得這個靖江王一點都不安分。做的事情都不靠譜。首先,而今的臺灣是什麼樣子,根本就是蠻荒地帶,路都很少,即便有路,很多都是動物走出來,而不是人修的。

可以說,步卒穿林子也就罷了,騎兵可未必能行。

更不要說這樣的地形,根本不適合正規軍出戰。反而適應當地土著。

靖江王敗了。也就罷了。如果靖江王被人給殺了。何夕不管怎麼說,都擺脫不了影響。給何夕帶來很大的麻煩。

姚廣孝說道:“大人,要不要派人去截回來?”

何夕微微一嘆, 說道:“截得回來嗎?算了,想去就去,身為藩王,這樣的事情,今後估計少不了了。權當鍛鍊吧。”

說到底 ,這裡是靖江藩名義上靖江王才最高統治者。靖江王真想做什麼。何夕也攔不住。

當然了,有一個最陰暗的想法。

靖江王而今已經有兒子了。而且不止是一個。既然如此,靖江王的血脈不絕,靖江王自己怎麼樣,在何夕看來根本不重要。何夕需要的僅僅是靖江王靖江藩。所以,靖江王本人是生是死。這並不重要。甚至從容易控制這個角度來看,還不如這個內心之中對朱元璋恨之入骨的靖江王死了。這才容易處理。

而且何夕私下覺得,只要靖江王不至於太胡鬧,這一場戰事大獲全勝是可以期待的。一般情況下,是死不了人的。

既管不了,又沒有太大的影響。更不要說,何夕手中還有備品。所以靖江王自己想做什麼,其實很無所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