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避避風頭,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礦了。臣以為這種開礦政策不對。時斷時續,是消耗大量朝廷物資。還不如長久經營大礦,減少小礦。如此更節省朝廷的經費。”
朱元璋沉思片刻,他也明白太平府距離南京這麼近,幾乎就是南京附屬了。南京先天稟賦。已經朝廷中樞所在,不太適合大興工礦。但是大明未來的工業中心距離南京太遠,也不合適。
太平府就是朱元璋看來,很合適的存在。
說道:“那你去吧。不過,我已經下著詔書,招諸王回京。大抵在八月之前,你一定要回來。”
何夕一聽時間,頓時明白了。
朱元璋擔心,馬皇后真過不了這個坎。在馬皇后臨走之前,讓她見見孩子們。
只是何夕並沒有想到。其中還有另外一個用意,朱元璋想要改變而今封藩政策。畢竟知道燕王靖難之事後,朱元璋進行了深刻反省。知道而今大明的封藩政策絕對是有問題的。必須改變。
只是他能沉得住氣,一年時間都沒有動。而今才算是進入實施階段。
在實施之前,總是要與孩子們商量一二。
畢竟,在朱元璋看來,縱然出了靖難之戰,這樣的事情,孩子們已經是他最信任的團體。他調整封藩政策,與增加大明宗室的力量,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矛盾。
“是。”何夕說道。
------
聚寶門外,宋麟一身白衣,抱著一個罈子,乃是宋訥的骨灰。
宋訥一切官職被剝奪。朝廷的照顧就沒有了。而宋訥本身就是一個清官。一直住在國子監值房之中,連私宅都沒有。身上沒有多錢,而今死了也沒有多少遺產。
在這個時代,將靈柩轉運千里,路費是非常高的。別的不說,就是長江上找船家,你不多給些錢,人家是不拉死人的。
而且聖旨催促得急。
宋麟能怎麼辦?只能燒成骨灰,帶在身上。回滑縣老家。
“宋公子留步。我家大人在祭奠宋老先生。”何夕的管家楊震在攔住宋麟。
宋麟神情有些呆滯,木木的。一方面是因為宋訥的去世。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情冷暖了。之前宋訥是人人敬仰的宋夫子,而今的宋訥,卻是被朝廷欽定的欺世盜名之輩。
一進一出,宋麟所遇見的境遇也就知道了。
宋麟傳承宋訥家學,雖然不及宋訥,但也是儒家子弟,對父親喪事是有規定,儒生不是和尚,是不講究火葬的。儒家講究侍死如侍生,宋麟有多想將宋訥的屍體帶回家鄉安葬。在最後不得不將父親的屍體給燒了,宋麟就有多痛苦,多難受。
他幾乎是跪遍了所有舊識,就是籌集不到一筆能將父親送回家的路費。
在如此打擊之下,宋麟就好像抽了魂一般。如行屍走肉。
宋麟木木的跟著楊震走到一邊,卻見遠遠搭了靈棚。放上宋訥之牌位。何夕與安慶公主早就等在這裡,等宋麟走過,在搭好了靈棚之中,規規矩矩的行禮叩拜。
這就是路祭。一般是親朋好友在出-殯的時候做的。
只是宋麟此刻從南京回京,帶著骨灰,雖然不是出-殯,但與出-殯差不多了。一個來送的人都沒有,此刻唯有何夕過來。一是熱淚湧出。三十歲的漢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其實,宋訥的冷遇也不是能全怪別人薄情寡義。因為真正與宋訥交情深厚的人,幾乎被掃地出了南京城中。留下來的人與宋訥的關係本來就不大好。
宋訥秉承儒家之道,講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本身就沒有多少親密的朋友。
只是宋麟卻受不了。宋訥為了維護正道,不惜如此。卻落得如此下場。皇帝的雷霆之怒,宋麟是有預料的。有準備的。甚至已經準備好闔家赴死。但是周圍的冷遇,卻是他想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