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宋訥,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用了。”宋訥說道:“我宋某人活了六十多歲了。有些東西還是真的。奉天門之所以起火,是因為奉天門周圍都是廣場,是周圍最高的建築,而且木頭所制。夏天干燥。雷火擊於高處,自然是一發不可收拾。”

何夕說道:“此事與陛下失德沒有任何關係。宋大人何必執著,陛下向來看重宋大人的人品學問。此刻去給陛下認個錯,想來陛下是不會怪罪你的。”

何夕之所以來此。

一來,他依舊不喜歡這種殘酷的政治氛圍。郭桓處死,乃至於牽連家眷三族,何夕眼睛都不眨一下,畢竟從古代到現代,底層百姓痛恨貪汙從來是一致的。雖然何夕覺得郭桓判得有些重了。但是一代有一代的法令。

郭桓死有餘辜。

而宋訥這個人,何夕是很討厭的。但是再討厭,宋訥也是罪不至死的。

二來,宋訥本身也是很有影響力的。特別是宋訥是少有的出身北方的大儒。代表很多北方的民意。如果將宋訥拉到自己這邊來。對何夕來說,很多事情都好做許多了。

所以,才有何夕今日之行。

宋訥淡淡一笑,說道:“你也說陛下看重的我的學問與人品。我如果向陛下低頭,我的學問何在?我的人品何在?”

這一句話問住了何夕。

宋訥向朱元璋低頭,他的所堅持的學問就成了笑話。他一直以來的人品,也變成反覆無常。

宋訥說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宋訥淡淡說出這一番話。這一番何夕非常熟悉的話。

孟子的一段,後世上學的時候也是要求背誦的。

但是此刻,何夕彷彿重新聽到一般。

宋訥的選擇,也在其中了。

何夕嘆息一聲,心中暗生敬佩之心。

一個人能堅持一個信念,百折不撓,至死方休。不管這個信念是什麼。哪怕是敵人,也是值得尊重的。話說到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何夕起身行禮,準備告退。

宋訥忽然說道:“想不想聽我說說,你所謂的新學嗎?”

何夕心中一動,坐了回去,說道:“願聞其詳。”

何夕一直想將後世的思想在這個時代推廣開來。雖然有進展,但是何夕很明白,他是依仗著政治權力強行推行的。如果沒有朱元璋的支援,何夕帶來的學問,絕對不會傳播得那麼快。

而宋訥這個人是當代大儒。

是的,明初戰國方息,百廢待興,學問之道,是比歷史上其他時間段要差一點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宋訥的學問根底也是非常紮實的。天下間能超過的宋訥的人自然有的,但並沒有多少人。

宋訥的判斷,代表著相當一大部分人的看法。

宋訥說道:“北疆論題,你做得極好。治國上,也有一套我承認。只是你如果安安分分的想做一代能臣,這並沒有什麼。但是你走錯路了。你的那一套是歪理邪說。將來必誤天下。”

何夕聽了,心中很不舒服說道:“如果宋老先生留我想說這些。那麼我就告辭了。”

宋訥冷笑一聲,說道:“你以為我在汙衊你?好。你如果覺得我在汙衊你,現在就可以走。如果覺得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留下來聽一耳朵。再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