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火爆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四章 火爆法
何夕說道:“這就是火爆法?”
一個工匠說道:“正是。”
何夕看到他們將大量木柴塞進礦洞之中。然後點燃。大量往裡面扇風。似乎在別的地方有一個引風口,總之,裡面說得很旺,火苗從裡面冒出來,突出一米有餘。
看樣子很是壯觀。
等火熄滅之後,立即有壯漢提著一桶桶水衝了進去,往礦洞裡面兩側,潑水。
再烈火焚燒過,擊以冷水。石頭頓時變脆了。然後再讓人用進去,叮叮噹噹一敲,成片成片的石頭裂開,一層一層地往地面掉。不一會工夫,就有數車礦石給推了出來。
這與何夕所想的相差太大的。但是不能不承認。這也是人家的秘法。
無他,而今是給何夕演示的,是一個廢棄的舊礦洞。但是真要用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礦洞深處。畢竟,不可能每一個礦洞都那麼淺,這是在遇見艱難險阻,人力無法挖掘的時候用的辦法。
但還別說,你在礦洞深處點一把火試試。沒有足夠的通風。將氧氣燒完了。首先要的是開礦的人命。
他們不懂這些,能用這個辦法,在地下開礦。可見也是有一些本事了。
何夕問身邊的工匠說道:“沒有人用火藥開礦嗎?”
工匠說道:“用過,只是在地下不好掌握。出過人命,也就不敢再用了。”
何夕點點頭,說道:“也是安全第一。”
這一句話,是何夕自己告訴自己的。他不知道後世有沒有在地下開採的時候用炸藥,何夕覺得,大抵是有的吧,有能家炸藥玩出花來的技術人員。但是何夕不準備這樣做。
他準備搞最簡單的。那是露天開採。
這也是何夕這幾日看了太平府很多地方的礦山得出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古代開採的礦山,都不深。可以說都是比較淺的。畢竟在古代這種工作效率之下,挖深藏在地下幾百米的礦石都有些費力,成本也太高了。
甚至何夕看到很多廢棄的礦山,並不是因為裡面沒有礦了。而是挖得太深了。從經濟上已經要賠本了。如此一來,誰還開礦的。
所以,大部分礦山在何夕眼中都是可以炸平的。最少可以一層層地炸開。或許一開始不能直接對應礦脈。但是一旦將礦脈給炸出來,接下來的事情就省事多了。
於是,何夕下定決心。立即上南京朱元璋上書,要求調撥火藥,數量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而何夕也在尋找適合爆破的礦山。
------
朱元璋對何夕是言聽計從。對於這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只是叮囑他,不要做得太過分。調旗手衛一個千戶,運送了幾十萬斤的火藥。幾乎是京師庫存的一半了。
何夕知道這個數字之後,不由有些苦笑。
幾十萬斤數量上很多。但也不過幾百噸而已。這還是火藥,不是炸藥。這就是大明京師庫存的一半了。這讓何夕再次感嘆,什麼叫前工業時代,那就是所有物資都匱乏的時代。
何夕想要的任何物資,都沒有說哪一個不讓何夕發愁的。
“將來一定要擴大火藥的生產。”只是何夕剛剛有這個念頭,隨即想到,如果要擴大火藥的生產,那麼硫黃的數量也要擴大,但是大明硫黃雖然有,但是比不上日本與琉球。
很多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
何夕只覺得這天下有無數的事情要自己來做。
將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扔到一邊。何夕就開始自己爆破開採計劃。
他找到一座銅礦山。
這座礦山已經廢棄了,聽人說是宋代開採的。何夕還親自下去察看一番。這個礦山開口的地方是在山頂,從山頂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