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考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不是何夕而今可以想的。

何夕咳嗽兩聲,說道:“其實,陛下今日讓我來講解的,是一道很簡單的數學題。就是人口的增長速度。”

“陛下生了二十個兒子,趙王已經不在了。就算諸王王爺不如陛下,每一個人有五個兒子吧。請問十代之後,大明有多少王爺,有多少郡王,需要出多少俸祿。”

此言一出,所有王爺都皺起眉頭了。

首先,他們發現這個題目不好算。就算不去算什麼郡王,單單算親王,大明要十九加上四乘以九個親王,十九個親王,是而今日朱元璋的兒子。四個,是太子如果有五個兒子,一個繼承皇位,四個封王。這總共有五十五個王爺。

這個數字,大明後期親王的數量相差不大。

但即便如此,這已經是每年五十五萬石的財政開支了。

更不要說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俸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宗室俸祿。

雖然,這些王爺一時間不能算出來有多少。但都知道定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次,朱元璋的兒子之中,雖然有幾個蠢貨。比如魯王,但大不多少都是人傑。他們不太會解數學題。但是會算政治賬,幾乎在何夕說出來的一瞬間。秦王與晉王,燕王交換了一下眼色。心中已經有底了。

知道朱元璋準備從什麼地方下手了。

當然了,諸王之後,也只有蜀王年紀最小,政治敏感度有一點低,正在埋頭苦算。

蜀王其實很聰慧的。算得上是何夕的弟子。很快就算出來了。

他吭哧吭哧算了很久。

朱元璋也看出來了,說道;“蜀王,你算出來沒有?”

蜀王說道:“沒有?數太大了,一定在一億以上。”

朱元璋拿來蜀王的草稿,看了一眼,只覺得頭疼,說道:“好了,別算了。我的用意,你們也都知道了吧。”

秦王說道;“兒臣明白了。以現在的宗室政策,不出數代,朝廷就入不敷出了。”

朱元璋說道:“正是。這既然是一個問題,就不要等到後人解決。讓後人更改祖制,還不如而今就定下規律。如此對大家都好。”

朱元璋之所以要在這個時間解決,就是因為,這事情越早辦越好。而今即便封藩最久的秦王,在秦地也沒有多少年,談不上根深蒂固。也談不上不可動搖。

就是秦王本人,也未必不覺得自己不能換一個地方。

除卻年長一些王爺之外。其他封藩日短,比如楚王。還沒有一年,讓楚王回京的話,楚王很有可能舉雙手贊同。

但是阻力很少,但並不代表沒有阻力。

已經封出的王爺,在地面有獨立的機構,當地官員不能管轄,甚至當地的兵權在藩王手中,藩王自己還有三護衛。根本是國中之國。即便將現實擺在他們面前,這些王爺心中,也未必舒服。

畢竟善財難捨。

這個會,一看就是讓他們這些藩王割肉的。

如果說,他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就罷了。他們在地方有好幾年了,這種權力都有了,都嘗試過了,他們都覺得自己能夠天長地久地擁有。此刻忽然,要奪回去。

任誰能舒服。

只是朱元璋積威深厚,這些兒子們都不敢反對而已。但是面對朱元璋的問題。他們一個個都不說話了,都想等待別人說話。自己再想想怎麼應對。

這一切都被朱元璋收在眼裡。

朱元璋內心之中輕嘆一聲,暗道:“是我錯了。”

朱元璋對外人強硬,對自己人。對妻子兒子女兒,還是有溫暖的一面。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兒子當成隱患,歷史上朱元璋在生命最後關頭,其實也有所感悟,否則太孫班底之中,有這麼多主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