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大有可為的時代,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六章大有可為的時代

何夕說道:“為何如此?南方潮溼,鐵器容易生鏽,所以才要打造大量軍械。而火器豈不是更容易受潮?這才用弓弩代之。”

傅忠聽了哈哈一笑,覺得何夕天真的可愛,說道:“你只知道,火藥容易受潮,卻不知道弓弩比火藥好嬌貴。”他隨手拿起一把半成品的弓,說道:“制弓以幹、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也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但是南方炎熱,弓到了南方潮溼之地,很容易開膠,弓弦也很容易疲軟。”

“火藥受潮了,定然有不受潮的火藥。而且大不了,烤乾便是了。但是弓箭開膠,疲軟了。那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只能與敵人短兵相接了。”

隨即傅忠一點也不在乎工匠的勞動成果。將半成品的弓身掰開,裡面好幾層,有一層木頭,一層牛角之類的貼片。還有膠水,漆等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說中國古代是複合弓了。

真正的強弓,不是某些地方弄一根長木棍就能用的。

何夕深吸一口氣,說道:“多謝傅兄指點。”

傅忠有些無聊,他今日過來,本來是來警告一下何夕,而今也警告過了,而今也不立即走了,只能跟著何夕來參觀,這裡的東西,對傅忠來說,都沒有什麼新鮮的。百無聊賴地說道:“無妨,我其實不過多幾句嘴,這在軍中是一個人都知道。其實軍中真正重視弓箭的乃是軍官,普通士卒用火器就行了。”

何夕雖然聽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也符合他的認識,明朝是一個冷兵器與熱-兵器混搭的朝代。冷兵器還沒有完全退場。但是熱-兵器已經開始悄悄進場了。

何夕瞭解得差不多了。只有最後一點了。何夕問葛工頭說道:“葛老,你在這裡做工有工錢嗎?”

葛工頭說道:“大人說笑了,我等都是匠戶,在這裡為朝廷服役,自然是沒有工錢的。不過,陛下愛惜百姓,只要我們做得好,會有賞錢。”

何夕一愣,賞錢。

何夕有些不敢相信,無他。何夕對大明匠戶制度的瞭解,都是在乎,讓工匠無償為國家服役。層層剝削這個匠戶,讓匠戶過得慘不忍睹的。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工匠幹活,沒有工資,卻有賞錢。

何夕說道:“賞錢有多少?是每一個人都有嗎?”

葛工頭說道:“自然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雖然不多,但足以餬口了。”

何夕回想一路看見的工匠,他雖然衣衫破舊,但是這個時代的整體狀況,不單單是工匠有的。甚至宮中的太監宮女的衣服,不顯眼的地方也會有補丁,只是一眼看不出來。

這已經是體面了。

這是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決定的。

而工匠的體格,臉色都能看得出來,他們雖然不是太好,但也決計不是過不下去的樣子。

何夕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武年間與之後的大明有太多不同的地方了。

不僅僅而今武貴文賤,也是因為洪武體制是靈活的,雖然可以調整的,並非後世的僵化的死硬的。就好像這工匠有賞銀這一件事情,看似很簡單。但是與明中後的工匠體系完全不同。

而且何夕這才想來,也很奇怪。翰林院修書完了,皇帝有賞銀,大工完工,皇帝有賞銀,為什麼工匠做工,沒有賞錢?很明顯是曾經有過的。

南京城是在朱元璋入主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在宋朝與元朝,都有意壓制金陵。在元朝的時候稱作集慶,到朱元璋手中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人丁。而今百萬人的大都市,很多人都是朱元璋從各地遷來的富戶,有軍隊家眷,還有大批工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