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震撼的朱元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四章震撼的朱元璋

朱元璋作為皇帝,對地方上還是熟悉的。正是這種熟悉,讓他想起了有一個上海縣。

其實這個上海縣這個時代,很是年輕,是元代才分出來的縣治,到而今還不到一百年。在朱元璋看來,更不可思議之極,雖然他說廣州是蠻夷之地。但畢竟廣州歷史淵源。在唐朝的時候,也是一個大都市了。並能輻射兩廣,在未來發展壯大,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上海就讓朱元璋蒙圈了。

區區一小縣,即便發展起來,難道不該是松江府嗎?

何夕立即用滑鼠將上海地圖開啟,一直開啟,直接能看清楚上海的街道。

朱元璋沉默了。

這是一個他無法想象的城市,且不說其中的高樓大廈,還有無數道路,但是覆蓋的面積,都讓他無法想象。因為在他看來,從松江府,到蘇州府,乃至圍繞著整個太湖,都連成一片了。

成為一個巨大無比的城市網路。

好久朱元璋才說道:“這麼多的土地都被蓋房子了。到時候吃什麼啊?”

這個問題,絕對不是憑空發問。

因為大明初期,太湖平原是舉足輕重的糧食產區。南京所需要的糧食,相當一大部分,都是來自太湖平原。畢竟這個時代,其他地方的開發都欠妥。

一直到大明中後期,才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的。

其實,這一點從賦稅上也能看出來的。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從江南征收這麼多賦稅,還要在江南設定這麼多的官田。這固然有打擊報復的小心思,但是僅僅將朱元璋看成心胸狹窄,只因為江南百姓曾經跟隨過張士誠,就不能容之,就太小看朱元璋,別的不說,陳友諒的根基在武昌,為什麼沒有朱元璋用賦稅打擊武昌?

原因很簡單,江南有糧食。而其他地方沒有。

所以,朱元璋的角度來看,大量建築將江南產糧地都給佔了。

何夕並沒有給朱元璋講解數百年來,糧食產地的變化。更不會告訴朱元璋,在後世最大產糧地,一是東北地區,另外是而今還人煙稀少,野獸橫行的河南。

何夕說道:“請容我給陛下,講解一個人。就是袁-隆平。袁老先生。”

隨即何夕從相簿之中拖出一張照片。

說實話,何夕不是很喜歡拍照的人。他的相簿之中照片並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美女的照片。關於名人的照片很少,袁老的照片也是他得知袁老去世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心態,儲存了一張元老的照片。

何夕說道:“新朝開國不久,當時國內糧食不足,所有人都吃得不多,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當時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科研研究。其中袁老的雜交水稻專案就是其中之一。袁老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研製成功。讓水稻畝產在千斤以上。甚至袁老臨終之前,還在研究海水水稻,要讓天下所有濱海灘塗都能種上水稻。”

朱元璋一愣,看著螢幕上的照片。

簡直不敢相信。

其實他第一個不敢相信,就是這裡面清晰的影象了。在看地圖的時候,朱元璋已經驚訝之極了。他無法想象,眼前的地圖是畫出來的。但是地圖畢竟是地圖,有一些抽象性。而且朱元璋也知道,後世有能上天的東西。畢竟之前何夕已經給朱元璋說過來了。

而眼前,袁老的照片如此清晰,已經讓朱元璋不可思議之極。

第二個不敢相信的是,這個老人。這位袁老先生,居然能有如此大創舉。在朱元璋看來,簡直是在世神農。須知,而今南方,大部分水稻一年產量,在三石四石之間。換算成後世的度量衡,大概在兩三百斤。

這是翻了好幾倍了。

朱元璋此生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是年少時候的飢餓。那是他一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