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藍玉的算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七章藍玉的算計

今日,馮勝是被藍玉打了一個突然襲擊。但是馮勝做出的決斷,也不無道理。

人臣無外交之權。

這是鐵律。

外交之權,在南京,不在北平。馮勝區區一個徵北大將軍,雖然號稱節制北方兵馬。但所謂的北方,不過遼東,大寧,大同,太原,等地而已,而不是整個北方。

而他也沒有擅自討伐某一個國家的權力。

他要主動進攻什麼地方,是要向朝廷請命的。只有在防禦的時候,才有一定的自主權。

從某種程度上,他其實還沒有何夕的權力大。畢竟遼東是帝國的邊角,天下幾乎沒有幾個人重視,區區幾十萬人。不到百萬人口。幾乎不如中原一個府。雖然軍事上有些重,但是將遼東男丁全部徵召,也不過十幾萬大軍。

所以,何夕在遼東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只要有後臺撐著,有朱元璋點頭,幾乎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馮勝可就不一樣了。雖然馮勝的北方大軍,不是真正的北方大軍,山東,河南,山西,等地的軍隊,都未必受他節制,但是真要說起來,他麾下的大軍,百萬就是少說了。

百萬大軍,可是能撼動天下的實力。

所以,盯著馮勝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馮勝自然是在自己許可權之內做事,才不敢如何夕那樣亂來。更不要說,馮勝回到北平之後,先為納哈出投降這一件事論功行賞,雖然大家都沒有什麼功勞。但是也有苦勞。總是要有些賞賜的。

其次,就是籌備對元廷的戰事。馮勝時刻關注著遼松運河,知道運河打通了,非常高興。因為,這運河一通代表著大軍北上的糧道,能從陸路轉為水運,那簡直輕鬆太多了。

他現在恨不得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再次北伐之中。

至於高麗。放一放不遲。

更不要說,隨著一條運河的打通,遼東也變得不一樣了。之前遼東是大明東北邊角料。但是而今成為北伐的總後勤基地了。上一次北伐,還是一部分從遼東出發。大部分從大寧走。

就是之前大明軍隊就在漠南奮戰。還有很多人在漠南屯田。故而大家熟悉這裡。但是而今遼東這一條水道打通。大軍走遼東,可比走大寧要輕鬆太多了。

這就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了,那就是遼東力量的呼叫。

遼東人口就這麼多,在這個時代,人多力量大,是絕對沒錯的。遼東就這麼多人口。如果與高麗大動干戈,遼東也是後勤基地,也就是說遼東的力量,可以用於東,攻打高麗,就不可能用於北,再戰殘元。

馮勝心中所想,自然是大明一直延續的國策,就是追著殘元打。此刻怎麼能被區區高麗分神。而且葉沈手下也就一個千戶,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摩擦而已。

如果不是藍玉過來,馮勝就想挑兩個衛所過去佈防就行了。等遼東軍撤下來,再回來就行了。

因為藍玉來了,馮勝也好歹給這個新貴一個面子,挑一個老成持重大將去鎮守一段時間。而派藍玉過去,是萬萬不可能的。畢竟高麗也是海東大國,打敗容易,如果藍玉想滅國之功,說不定折騰幾年。

這幾年變數太多了。

且不說,馮勝也上年紀了。之前冒雪出行,就有一些承受不住了。幾年之後,還能不能領兵打仗,還真不好說,說起來,他與徐達年紀相差不大。比李文忠還要年長。

但是徐達大病之後,在南京修養。而李文忠英年早逝。他豈能不心有慼慼焉。更不願意將這一件事情往後拖。

另外,就是蒙古那邊。雖然元廷內部的情況,似乎是每況愈下,但是多給幾年時間,或許蒙古那邊忽然出一個大才,整頓內部,讓元廷轉弱為強,也不好說啊?

元廷畢竟是大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