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怎麼回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彼,何夕還是懂的,脫因帖木兒戰績,何夕手中很詳細,從他跟隨王保保東征西討,然後與明軍交戰一系列敗績,丟河南,丟河東,丟潼關。在逃到草原上之後,丟應昌,當時是元廷都城所在。
等等,看似百敗將軍。但是每次都讓明軍抓不住,也是一個本事,能在馮勝,徐達等人手下逃生。甚至儲存實力。能說弱手嗎?
何夕想來想去,就是以靜制動。他動靜越小,破綻就越小。
比如而今,長春堡固然危險,但問題是長春堡軍事力量,與糧草儲備很充足的。因為人少,糧食大抵能供他們吃上一年。唯一的問題是柴火可能不夠。平安又不是尋常將領。
何夕那麼著急支援做什麼?
萬一是脫因帖木兒圍城打援,或者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等等。
反正明軍糧食充足,能支撐幾個月。至於元軍能不能支撐幾個月。那就問問元廷了。
既然不怕耗,那就繼續耗。
既然沒有經驗,就不好想什麼奇謀妙策,以本傷敵,以靜制動就行了。於是,何夕暗中緊鑼密鼓的準備著。等待前線的訊息。
只是,第一天沒有訊息。第二天沒有訊息。
第三天傳來訊息。
平安報,韃子退兵了。
何夕大吃一驚,他實在想不到,這是出了什麼事情。大軍一動。所耗的資源都是天量的。不管是對大明來說,還是對蒙古人來說,蒙古人氣勢洶洶的南下,僅僅打了一仗,雖然有所小挫。但是根本不足以撼動大局。
怎麼就撤了?
何夕心中暗道:“什麼大寧,那邊出兵了?”隨即搖搖頭,覺得不太可能,他與大寧一直保持聯絡,因為距離的原因,這種聯絡並不密集,大概十天通訊一次。
但是出兵這樣的事情,需要準備很長時間。怎麼也要先通通氣吧。
不可能不告訴他。
或者是韃子的疑兵之計,拖刀計。
這是何夕唯一能想到的。於是何夕立即下令,禁止長春堡追擊。各部謹守城垣。並將所有的夜不收給放出去。提防韃子,來一個明裡撤軍,暗裡進軍。
十日之後,夜不收們已經確切的稟報。韃子大軍已經撤到了松花江北邊了。
至於夜不收對其他地方的探查,一點敵人都沒有發現,倒是發現了一些部落。這些散落在東北平原上大小部落,人口不多。有漢人有女真人,有蒙古人等等。
只不過是在戰亂之中,在荒山野嶺裡討口飯吃而已。
誰也不敢反抗,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大明。
何夕這個時候才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他真的判斷錯誤了。韃子真撤退了。
何夕心中暗道:“脫因帖木兒這個老狐狸在什麼?”
以他的軍事智慧,怎麼想都想不明白,脫因帖木兒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他只能搖搖頭,將這一件事情放下來。因為他還有其他的事情要走,首先是撤軍,整個運河沿線,長春堡在內,維持在兩萬人左右,甚至可以屯耕,這是遼東可以支援的。
有了運河在。大明的物資,可以從江南走水路,到牛莊換船後,直接開到松花江之中,水路一通,糧食價格立即下落,之前遼東運輸糧食到松花江流域,走陸路,運上一石糧食,自己的消耗比一石還多。但是從此以來,從江南運糧食來,一百石的消耗,未必有一石。如此一來,大明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大規模動兵成為現實了。
除此之外,為了彌補人口缺口,何夕也看上散落在東北平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將他們引到長春堡附近生活,不說別的,在長春堡能買到糧食,他們的皮毛,人參也能賣出去,就足夠吸引這些人了。
而何夕的目的,就是將這些人口變成大明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