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破息城,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心中暗道:“這就是經驗與實力的差距。”
高麗一方,最慘烈的大戰,是當年與納哈出一戰,成就了李成桂高麗第一名將的大名。而大明這邊可不一樣,就說葉旺,跟著謝家兄弟,是長槍軍中堅力量。打過元軍,打過紅巾軍,之後投靠大明,更是打過不知道多少戰事了。
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對方深淺。
看似冒險,實際上拿捏得很到位。
可以說元末亂世,大明開國戰爭中,錘鍊出來的百餘萬名將悍卒,是大明最大財富。這也是何夕在南洋,在高麗,對外作戰,無往而不利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何夕計謀得當。
但是更多是手下能力到位,只要不是太離譜的計劃,都能給落實了。
這甚至比前者更重要。
這位高麗守將,不可謂不盡心盡力。最後殺身成仁。但是能力水平就這樣了。徒徒奈何而已。
龜城一下,前路頓開。
不過十日功夫,就來到息城城下。
只是息城的情況,與龜城大不一樣。
龜城不過是一個堡壘。是一座山城,能封鎖道路而已,城中駐守人馬,不過數千人。
而息城,卻是清川江上最大的城池,更是高麗人在北方的重鎮。在清川江東岸,城池修得怎麼樣,先不說,浩浩蕩蕩的清川江,就是最大的問題。息城引清川水入護城河,護城河達數米之寬。
大明軍隊,根本夠不著城牆。
面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挖開護城河。在護城河上游挖開引水渠,將水引走,然後派人填河,最後大軍攻城。
第二種,就是直接用高大的攻城器械,渡河護城河。中國古代攻城器械之豐富,越過護城河的攻城器械,不要太多。畢竟,古代戰爭經驗豐富之極。息城雖然難以攻克。但比起中國的堅城,也不過爾爾。
只是這兩個方案,都曠日持久。
何夕倒不是太擔心的。冬天來了,對大明有弊有利,冬天一到,什麼護城河都變成通途了。但是高麗守將只要有一點見識,就知道往城牆上潑水成冰的手段。
而且何夕這一次進攻,更多是表現在政治上。不過,他細細想來。其實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不管用什麼辦法,攻克息城,最少也要近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如果從陸路一路攻下去,從這裡到開京,還有數座不可忽略的堅城。同時,高麗王室可是很滑溜的。
大事不妙,溜之大吉的事情,他們做了不是一次兩次了。
以攻下開京,最為高麗戰事結束的標誌,有些太過一廂情願。先行一步也不是不行。
不過,好訊息也是一個連著一個的。
航海侯張赫帶海運船隊,在北風大作的時候,已經準備南下了。在南下之前,他執行的最後一個任務,就是為徵東大軍押送糧草。於是,當浩浩蕩蕩的海船進入清川江之後。
息城就崩潰了。
因為船舷比城牆好高一些。
即便船隻不能直接靠在城牆之上,但是船上火力弓弩壓制城頭,派士卒登城,高麗人也是一點沒有辦法,當年陳友諒就是用這一招進攻南昌,將南昌明軍打得極慘。
朱文正不知道用了多少心力與犧牲,才算是擋住了。
但是高麗人內部人心惶惶,意見不統一,國王一意孤行,大臣們,各懷私心。大將更是心中動搖。這樣的情況下,息城之中,又有多少人秉承堅定的意志,與大明死磕啊。
在海運船隊壓在城垣上的時候。
息城失陷就成了必然。
出兵不足二十日,就得一大城,更是在高麗內部有一個落腳點。這一戰,打得不可謂不順利。簡直是一路順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