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忠顯郡王朱滿,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四章 忠顯郡王朱滿

最後一件事情了結之後。大軍揚帆而下。

整個船隊有一百多艘大小船隻。

這一百多艘船隻之中,有三分之一,是大明各商號的船隻。是受朝廷之託,運輸後勤物資。而剩下的船隻,有三分之二是運輸人員。另外三分之一,是運輸不能讓商人轉運的東西。比如一些糧草與火藥等等。

這一次南下,不是直接穿越南海,而是向西行。沿著海岸線南下。

在安南的港口停靠的時候,安南人提高了糧草五千石。也算是這一次響應了大明的號召。何夕沒有運輸,而是直接將這一件事託付給後面的商號。讓他們轉運。

到了占城。

占城派出了戰船數艘,士卒千餘人。還有一個小貴族頭目上船,拜訪了何夕與陸仲亨。

前文說過,占城是印-度教國家。何夕觀察了一些,這千餘士卒,與其說是士卒,不如說是奴僕。畢竟,私兵這東西,厲害的能夠很厲害,魚腩的能夠更魚腩。甚至有些與農夫都沒有什麼區別。

何夕只能收下來。

畢竟讓他們上陣,估計不是爪哇人的對手。倒是當民夫卻是沒有問題的。

沿途所過之處,暹羅,真臘等國紛紛助陣。不過都是三五百人,意思一下而已。何夕都列入後勤之中,而越往南,這些國家就越敷衍。想來不過是不想得罪大明。而爪哇又夠不著他們。做做樣子而已。

如果大明想要更多,那就沒有了。

就這樣蜿蜒南下,用了近兩個月,才終於到了龍牙門。

此處就是後世之新加坡所在。之所以叫龍牙門,是因為這裡航道之中,有一根好像龍牙的巨石。被海商作為航道的標記物。是以這一道海峽就被稱為龍牙門。也就是新加坡主島與馬來半島之間的海峽。

一到這裡,整個船隊都停了下來。

滿刺加王與楊寓早就在島上,做了相當佈置,用以迎接大軍。

新加坡這個地方,是何夕在南洋的備選之一,他派楊寓南下的時候,就已經給楊寓介紹過了。而滿刺加王倒向大明之後,楊寓也發現,唯有這個地方,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首先,滿刺加,也就是馬六甲的港口其實也不錯,有數萬人口,物資比較豐富。如果大軍停留在這裡,自然是最好不過了。可惜滿刺加王並不覺得有什麼好的。

畢竟,以馬六甲城的防禦能力。明軍分分鐘鍾攻破。

滿刺加王在明軍面前,估計是坐立難安。根本沒有一點點安全的感覺。

即便明軍沒有別的意思,也不妨礙有些野心家,想借助明軍上位。故而滿刺加王是萬萬不答應的。

而新加坡。也就是龍牙門這裡。

首先港口不錯,後世的新加坡是世界級大港口。能作為世界級大港口,就說明先天條件不錯。即便是後來有改造。也必須有改造的潛質才行。

而這個時代的船隻,與後世船隻吃水,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後世世界級大港口的潛質,用於安置大軍是再好不過了。

其次,這畢竟是交通要道。連線南海與馬六甲海峽。也是有人煙的。不過,人不多,放在大明不過一個大一點的村落。估計有數千人而已。總算不是一點人煙都沒有,什麼基礎設施都要從頭開始。

再然後,就是這是一個島嶼。雖然,總算是給滿刺加王一些虛幻的安全感。距離滿刺加是有些距離的。滿刺加王即便倒向大明,也不代表他想將國家獻給大明。

楊寓思來想去,也就答應下來。

畢竟,在南洋大明需要本土國家的支援,別的不說。總不能在南洋這種盛產糧食的地方,所有糧食都要從中國運過來吧?

這些且不去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