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爪哇震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七章 爪哇震動
武祿王作為滿者伯夷第四代君主,他十六歲從母親手中接手王位,前期有強悍的丞相,為他掃清一切,但是丞相也威脅到他,他忍耐了十幾年,終於熬死了丞相,才真正掌握大權。
東征西討,打下了爪哇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版圖。滿者伯夷的旗幟下,無數諸侯,無不臣服,南洋只有一個王,那就是他武祿王。
只是,人總是有無奈的地方。
武祿王的無奈,就是他的繼承人問題。
武祿王正妻沒有兒子,只生了一女兒。他的側室生了一個兒子。這就讓武祿王有一個很大的難題。他的繼承人是誰?
如果按照中國傳統,儒家的禮儀,這根本沒有任何可分辨的地方,就是武祿王的庶子繼位。但是在爪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要知道武祿王是從誰手中繼承王位的,是他母親。
這就說明了。在爪哇這種貴族社會,女人的權力也是很大的。更不要說,武祿王的正妻家族,也不是泛泛之輩。他如果將王位傳給庶子,庶子未必能坐穩。而女兒一定會死。
但是將王位傳給女兒女婿,這倒是符合爪哇人的傳統。奈何自己的兒子怎麼辦?
於是,武祿王搞出一套騷操作。
那就是將自己的兒子,送到東爪哇與當地貴族首領聯姻,娶了對方的女兒。並擁有了對方領地的繼承權。這就是爪哇東王,而他女婿家族也很顯赫,再加上女兒的幫忙。這就是明史之中所言的爪哇西王。
武祿王年紀越大。身邊的人也各有想法。畢竟爪哇的社會結構與中國完全不同,權力基礎就在一個個貴族身上。而武祿王手中嫡系力量雖然不少,但是,他也要有長遠的打算不是。
於是,武祿王雖然沒有死,但是爪哇分裂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也就是武祿王還在,還能面前維持住滿者伯夷王朝的架子。
不過,對此武祿王估計也沒有多後悔。
因為,縱觀爪哇歷代大王繼承王位,都不是多穩定的。武祿王十六歲登基,那也是在風雨飄搖之中,如果丞相不是到處平叛,也沒有現在的爪哇,當然了,如果不是丞相需要爪哇王這面旗幟,也未必有現在的他。
正因為這種內外製衡,武祿王才有機會最終奪得大權。
歷代先王,與兄弟相爭的更是家常便飯。
而且就爪哇現實情況。他們所謂的一統,與中國理解的一統,完全是兩回事情。
武祿王想給兒子一大片土地,成為掌握實權的大貴族,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沒有預料到,他死後,爪哇東王與西王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內戰,直接將南洋霸主的位置送給了滿刺加。更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內戰,也葬送了他的王朝。
武祿王成為滿者伯夷王朝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其實從滿者伯夷王朝也可以看出,儒家誓死扞衛的東西,並不是真的一點作用都沒有的。權力的平穩傳承,是政權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是,他們是過去的總結,何夕代表的是未來的展望。
作為南洋霸主,武祿王自然有自己的情報網。故而大明一開始大動干戈的時候,武祿王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大明使者頻出,甚至有些地方還是滿者伯夷的屬國,武祿王再不知道,就有一些不通情理了。
武祿王知曉原因之後,他第一個想知道,這是誰做的?
要知道元朝與爪哇的那一場戰爭,直接催生了滿者伯夷王朝,雖然元朝敗了。卻是滿者伯夷開國之君,背刺手段玩得精妙,並不是真能打過。甚至還要算上元軍在爪哇不適應氣候傷病的情況。
所以,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爪哇在中原王朝的姿態都很低,更是年年朝貢。而且爪哇與大明之間,並不是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