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午朝,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七章 午朝
不管如何暗潮湧動,真正決定一切的,依然是朱元璋。依然在朝廷之上。
今日何夕少見上朝了。
何夕從遼東回來之後,其實很少上朝的。因為他並不負責某一個部門地運作,上朝也不過是罰站而已。朱元璋也沒有給他正當差遣。算是閒職。可來可不來那種。
不過,何夕上一次被宋訥突然襲擊之後,就吸取教訓了。
有意打聽朝廷上的訊息。
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朝廷上的訊息,根本打聽不到。但是在某些圈子裡,都是公開的秘密。比如何夕這個層次的圈子。倒不是某些人不知道保密。但是當某一人,或者某一派對某一件事情發表意見。最開始做的,就是廣泛拉攏人員支援,或者上奏疏,請皇帝支援。等等。
除非獨狼式的突然襲擊。
不然不可能一點風聲不露的。
而政治上,一個人很難有什麼大作為的。即便是當孤臣, 那也是表明要跟皇帝站在一起。而不是真正什麼團體都沒有。政治從來是將自己人做多,將別人做少的遊戲。
何夕知道,這一次早朝上定然有事。故而也來站班。
一系列禮儀行為,自不用言。
然後各方事務,一一奏來,如江夏侯周德興,上奏修建荊州壩。
這也是洪武年間的特例,各地都有武臣鎮守,深入民政事務之中。特別是一些的工程。而這就是一項大工程,長江水道之中,也只有荊州一段最險。故江夏侯提議修建堤壩,以護百姓。
朱元璋當即與戶部,工部商議,問有沒有錢財上的問題,或者技術上的問題。又諮詢了一下有治水能手大臣,問周德興的方案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最後群臣沒有異議之後,朱元璋令秘書監督促翰林院出聖旨。決定這一件事情。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早朝效率還是很高的。
所有人都在,一件事情,涉及各個部門。詢問一圈之後,就能當場決斷了。
很快政務處理得差不多。
禮部尚書任昂上奏,說道:“下面來報,有使節出爪哇為爪哇所辱,有數百將士死難。臣掌管禮部,查舊檔,不知此事。臣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請陛下示下。”
何夕對這個禮部尚書並不是太在乎的。
不,應該說何夕對六部尚書都不在意。
因為這六部尚書都不能久任, 從洪武十四年到而今,六部差不多一年一個尚書。反而是翰林院的人能任職久一點。何夕對這些尚書們,即便做多少工夫,等何夕調回京師,這些尚書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了。
都是無用之功。
今天也是一樣,何夕只知道此人乃是前元進士,河南滎陽人。至於更多的背景。就沒有細查了。不值當下功夫。好在有宋麟在。因為宋麟與此人算是同鄉。劉三吾等人是南人。對於海外的事情,河南人是不敏感的。
不過,對於勞師遠征。大多少文官士大夫都是反對的。
即便何夕派了宋麟私下游說,任昂也沒有給多少面子。只是不攻擊何夕。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說道說道。
禮部掌管外交大權,向外國派出使臣,還是接待外國使臣,都是禮部的事情。這三支探險船隊,名義上也是使臣。畢竟,在大明傳統政治語言之中,很難解釋探險這一件事情。
何夕這樣做,是赤裸裸地踐踏禮部大權。他身為禮部尚書,不能不出頭,他如果不出頭的話,下面人怎麼看他。
不過,朱元璋發話了說道:“今日時間不早了。此事壓下,到午朝商議,下一件。”
朱元璋不說這一件事情。並不是這一件事情不重要,而是這一件事情很重要。
如果說大朝是大朝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