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風波將至,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因為大明至上,故而內部的問題,永遠是超過了外部的問題。在某些事情上,不惜犧牲外部的利益,也要達成內部的利益再平衡。

正是,這個問題,讓很多大臣在國家危難之際,毫不猶豫地選擇先幹掉政敵,再談其他,甚至與外人聯合。

這就是攘外必先安內。

中國的內部問題,永遠超過外部問題。

------

方關風塵僕僕地來到京師之後, 本來想走動一下,但是一進驛站,被軟禁在驛站之中。

方關只能如同熱鍋裡的螞蟻一般,不能見任何人。只能等待這一件事情的結果。

方關來到京師,代表著被朱元璋壓下的訊息,傳播開來。

------

東宮之中,太子正在御經筵。

經筵這東西,就是給皇帝講課, 以求讓皇帝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朱元璋一度很重視這個經筵。他自己有時間主動讓文官給他上課,不過,後來士大夫們給經筵加上的啟沃聖心之類的說法,在這個時代什麼都沒有,課程看朱元璋的興趣。

有時候是歷史,有時候是經義。甚至有時候是天文。一般是朱元璋有了問題,將人召集在一起,詢問這方面的東西。而不是相反。

只是朱元璋再見到何夕之後,得到了後世很多東西之後,與新的知識體系,對經筵就沒有興趣了。

不過,太子的課業卻很緊的。即便而今太子早已成年,但是依然有課業,比如經筵。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這一次是劉三吾給太子上課。劉三吾並沒有講什麼新東西,反而將論語之中這一段重新拿了出來。

這一段是孔子回答弟子的問題。

冉有說,有一個地方非常重要,而今我不取了,恐怕為子孫後世之憂。上面那一段話,就孔子的回答。核心就是修文德以來遠人,而不是動干戈以征伐。

而太子在儒學上的造詣,要比何夕厲害太多,簡直是看到篇目名,就知道劉三吾的意思了。

太子說道:“孤聽聞,前朝當年,因為花子模國殺了使臣,舉大兵而臨之。漢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今本朝難道不該效仿嗎?”

劉三吾說道;“元不修德行,百年而亡。漢武強徵匈奴,令天下戶口減半,天下之事,在德不在威。殿下應該廣修德行,令天下百姓信服,則天下之人,無敢犯朝廷之威,而萬里逐利,令百姓肝腦塗地,縱然得勝又能如何?今朝得南洋,明朝得西洋。天下雖大,則天下人之慾望無窮,一旦有變,臣恐禍在蕭牆之內。”

太子沉吟片刻,他知道劉三吾想說什麼。

南洋的戰事,對太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還有壞處。

大明藩王分藩海外的事情,而今已經傳出來了。畢竟靖江王這麼大的動靜,很難保密的。因為此事征戰爪哇。勝了使諸位弟弟們得利,如果敗了,損失的是朝廷的威嚴。

看上去對太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過,太子沉吟片刻問道:“劉師傅,太子不好當啊。父皇將天下這副家當交給我。我總不能對弟弟們太過苛責。從大明遷徙到海外,已經夠過分了,如果孤在這上面說話。恐怕遭受父皇的責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