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回京,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何夕開口,他首先問起了遼東的情況。特別是遼東糧食儲備情況。
何夕一愣,只能順著曹國公的心思往下說,將他設想的放開私人船隻跑江南遼東航線,已經木材與大米的貿易迴圈。
曹國公聽了沉思了好一陣子,說道;“這一件事情我支援你。還有我記得今年剿匪有很多俘虜。以陛下的性子,要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你可以想想辦法,放這些人去遼東,廣西,廣東,江西福建一帶,大概有一兩萬人的。”
何夕遠離京師,訊息難免不靈通。一直存在的剿匪戰事,似乎也要結束了。大明境內不能說沒有土匪了。但是大規模,需要官軍圍剿的土匪 ,卻少之又少了。
這說明,大明從元朝那裡繼承的負資產,又清除了一個。
其實,這也與何夕有一些關係。
朱元璋派去剿匪的將領都是一些什麼人?說起來都是功臣勳貴,卻不適應現在的新環境,或者說在某些地方讓朱元璋不舒服,派他們去啃骨頭。
這些將領們,自然自己即便立即剿匪成功,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封賞。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但是經過何夕一折騰不一樣了。
海上貿易這塊賺錢,或許有些不知道。但是圈子裡該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是那些知道了也沒有什麼用處的。其實說起來,大明這些勳臣與朱元璋的矛盾有兩點。
第一是政治上的矛盾。比如李善長。李善長最恨朱元璋一點,就是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硬生生地過河拆橋。讓李善長成為富貴閒人。
第二是經濟上的矛盾。朱元璋對功臣的待遇,功臣覺得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
將海貿上的利益分給勳貴們。不敢說將這些人所有的怨氣都消散了。最少是將很多將領給拉過來了。畢竟,對於大多數將領來說,他們是見識過朱元璋的手腕的。哪裡有什麼非分之想啊。
如此一來,在外剿匪的這些勳臣們,一個個拿出了當年打天下的氣力,甚至有人冒著大雨與山體滑坡的風險,奇襲土匪山寨。這種打法,山上的土匪哪裡吃得消,紛紛投降。
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發現,海上貿易的利益,也是分先來後到的。現在參與進去的已經有十幾家了。但是最發財的還是靖海商號。後去的估計連一杯羹也分不到了。
這才是這些人這麼著急的原因。
何夕說道:“多謝曹國公指點。”
曹國公說道:“都是為了朝廷,談不上。不過,萬不可輕視高麗。高麗立國數百年,早有文法。自成一體,而今雖然混亂。但是真要想滅國的話。恐怕要戰事久拖不定。如隋唐之徵高句麗。不僅僅是天險,還有人和。可破之,但如果要滅高麗,需要慎重。”
何夕聽了。有些迷茫。心中暗道:“我可沒有想過滅高麗啊。”
不過對曹國公的話,何夕還是理解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高麗已經有了民族意識,與民族自覺,這樣的國家,並非無法覆滅。但是覆滅的時候,是要充分估量困難。就好像歷史上,萬曆年間,日常侵略朝-鮮,看上去朝-鮮軍隊,一觸即潰。但是很多人沒有發現的是,朝-鮮義兵,起而覆滅,滅而復起。反反覆覆。雖然有明軍作為主力,但是朝-鮮義兵的力量也是不容忽略的。
這就是曹國公所言,立國數百年。早有文法。天險人和的威力所在。
曹國公說了這些話,似乎有些累了。揮揮手讓何夕下去了。何夕只能躬身行禮退了出去了。
一出門。戴原禮早就等在外面了。問道:“怎麼樣?”
何夕搖搖頭,說道:“我沒有看出來什麼。”
戴原禮嘆息一聲,不再說話。
有些人看似健康,其實內裡已經很危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