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戴原禮之思,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死囚做實驗。已經是他的讓步,而今不弄清楚,繼續實驗,就是草菅人命了。
是戴原禮萬萬不願意做的事情。
何夕理解戴原禮的慎重。但是按照戴原禮步驟,估計數年事情才能確定牛痘的無害。畢竟後世新藥研製,數十年才有定論,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何夕有一種只爭朝夕的急迫感。
人口本來就是百年樹人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次好的時間是現在。而生一個孩子,最好的時間是十八年前,次好的時間是現在。即便而今推廣牛痘。能夠在全國推廣開來,也是數年之後了。
所以朱元璋推廣牛痘帶來的人口增長,國家實力的增長,朱元璋本人很有可能是看不到的。
正因為人口增長漫長的時間。何夕才有些急。因為下去視察才發現,或許江南不缺人。但是雲南缺漢人鎮守,貴州缺漢人漢化,北方大面積無人區。缺人,遼東更是如此。
總之,大明如果有一兩億人,何夕想做的事情就容易十倍。
開國之初,固然有昂揚開拓之氣,對外開拓,根本不用何夕多費心推動,只要有利可圖,這些開國將帥,一個個嗷嗷地往上衝。限制他們的反而是從元朝那裡繼承的殘破的國計民生。不能滿足他們的擴張。
說起來,而今也是洪武十六年。大明開國之後第一波嬰兒潮,也快要來了。才是這個樣子。當年元末天下殘破成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何夕說道:“戴先生,有些話,其實不用我說的。小仁乃大仁之賊。你比我更清楚,天下間有多少孩子死於天花。天花荼毒之烈,我只是聽說,想來戴先生是親眼看見過的。”
“比起如此大事,死一個人是問題的?牛痘上慢一步,就不知道死多少人。”
戴原禮下意思摸了摸自己的鬢角。那裡有幾傷疤。其實就是出痘所致。他當年其實也出過痘,不過被他師傅妙手回春。將他一條命給拉回來,又用了藥物,才不見臉上的麻子,倒是在鬢角之中卻藏了幾顆,當時沒有發現。
他自然知道天花有多兇險。牛痘或許有很多問題。但是他卻知道,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損其毒性,降其烈性,令人達到出痘的效果,那就是終身不染天花。
戴原禮依然沉默。
何夕說道;“戴先生,你不僅僅是一個郎中,還是大明太醫令,不能僅僅從郎中的角度看問題。”
戴原禮說道;“但是不管怎麼說,某自束髮讀書以來,從來就知道救人,不知道殺人。為救人而殺人。這件事情對嗎?”
何夕一時間啞然。
這個問題,何夕根本沒有辦法回答。
深入到哲學領域的問題,根本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何夕的答案,戴原禮想來是不準備聽,也不願意聽的。
戴原禮起身,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我也明白了。陛下嚴令,或許不得不從,只是,我戴某人今後何以稱醫者。或許只是戴太醫令了。”
“告辭了。”
一時間,何夕也有一些慚愧。
戴原禮本質上是一個比較純粹的人。對醫術很虔誠,是一個君子。遇見何夕之後,或許戴原禮在醫學史上是一個不可繞過的人物,但是對戴原禮本人來說,這真的好嗎?
歷史的戴原禮定然沒有經歷過如此機遇,或者折磨。
內心深處的折磨。
何夕只能送戴原禮離開。
何夕剛剛送走戴原禮。就有國子監祭酒劉崧送來一封書信,邀請何夕過府一敘。何夕問過來人才知道,劉崧已經臥病數月了。而今國子監全部由其他人代理。
或許劉崧過不去今年了。
何夕知道之後,長嘆一聲。將姚廣孝叫過來,一併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