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送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深刻理解大明人。就知道這個想法是多麼可笑。
給所有大明人一個問卷,他們最想要生活的地方,一定在大明境內。或許換一個城市而已。因為所有大明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都是在大明。
傻子才會離開大明,去蠻荒之地的。
方關除非沒有選擇,是決計不會滯留海外的,更不要說,中國人的執念之中,還有落葉歸根的想法。方關死都想死在大明。怎麼會不回來了?那定然是不可抗力。
遇見這樣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何夕說道:“我希望平安無事。但是如果從此斷絕訊息,那就按照死亡來處理。我不會讓你們有後顧之憂,所有事情都交給我了。”
方關說道;“下官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方關抬頭看看天色,說道:“時辰正好,祭拜過媽祖,就要出港了。”
在何夕的帶領之下,所有出航的人員在媽祖娘娘面前上香,祈求保佑。然後帶上媽祖娘娘廟裡面的護身符,還有人取了小罐子,挖了故鄉的土。陸續上船。揚帆而去了。
何夕馬不停蹄地爬上了港口附近的小山峰上,遠遠地看著這些船隻張開硬帆駛向未知的旅行,知道看不見了,這才停了下來。隨即掃過四周。看到腳下的小山。
其實這所謂的小山,並不算高。只是算是一個小高坡,但已經是碼頭周圍最高的地方了。
何夕說道;“傳令下去,就在這裡建燈塔吧。”
何夕本來想說通朱元璋,用行政命令讓沿海所有地方都修建燈塔。作為航海的基礎設施。但是何夕細細研究過,發現不行。因為燈塔的選址都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航海不能深入人心的話,這燈塔也是擺設而已。
而且一刀切的命令,在執行層面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不好說。
更不要說,如果上面下令修建燈塔,這費用也不好辦。畢竟沿海數千燈塔,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朝廷不是沒有錢,但是朱元璋也不會想將錢花在這上面。
何夕只好先在需要的地方設立燈塔。然後擴散開來,只要海上貿易足夠頻繁,他稍稍吹吹風就足夠讓下面修建燈塔了。而且不用朝廷撥款。
何夕送走了方關,他明天還要送走,方鳴謙。
方鳴謙的船隊,要向北航行,透過對馬海峽之後,一路向北,穿越白令海峽,到北美洲。是所有航線之中最短的。但是細細分析,也不是好走的。畢竟臨近北極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何夕也不確定。
何夕剛剛忙完之後,就收到了朱元璋的密信。同時也有給安慶公主的。
朱元璋在很多事情上並不隱瞞何夕,甚至還給何夕分析得清清楚楚的。帶有幾分教學的成分。其實朱元璋帶學生的能力,也不算太差勁。就好像陸仲亨軍事很多東西,都是朱元璋耳提面授的。陸仲亨資質如此。而且他本身也不愛學習。故而,這輩子的成就也就定型了。打打殺殺還行,其餘都不行。
不過,朱元璋登基之後,已經很少這樣做了。這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對何夕的看重。
朱元璋說明了讓何夕暫時離開東南沿海的原因,也說明了離開的理由,那就是北上,視察海運。並制定更好的海上運糧方案。畢竟大軍移兵遼東,這是幾年前就已經說定的事情。
何夕要做出先期準備。
海上運糧的效果越好,前線打仗就越好打。
這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何夕這邊剛剛看完,還不等他想怎麼辦的時候,安慶公主高興地來找何夕。說道:“你看,我就說了。父皇不會與我們爭這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