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接觸,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接觸
陳祖義想要的一切,梁道明已經成為最大的阻礙。
無他,雖然漢人在南洋已經很長時間。甚至可以從唐宋開始,特別是宋亡之後,有大量宋人流落南洋,甚至有人說呂宋這個名字,本意就是旅宋。只是,不得不承認,漢人在南洋依然是弱勢。
一方面是,漢人不是集中在一地,而是分散在整個南洋。就南洋整體來說,漢人數量並不算少。但是細細分析每一地,漢人的數量就少了。
而且漢人會融入當地政權。幾代之後,很有可能就改名換姓,不再將自己視為漢人了。堅持自己漢人血統的家族,自然是有的。但是絕大多數普通百姓,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堅持。而且漢人南下一般帶來中原的先進技術。受到南洋各國的拉攏。如果與當地土著聯姻,改個名字,甚至剛剛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在外面叫這個名字,回家之後了,還是叫自己漢人名字。並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數代之後,就不好說了。
這也讓陳祖義的基本盤,並不是南洋的老漢人們,而是元明交際的時候,大量難逃的漢人。
而這些漢人很多掌握在梁道明手中。
在這上面,回回教與漢人完全不同,回回教進入南洋的時間段,與漢人進入南洋的時間段,相差不大。但是而今南洋很多印-度教國家,已經轉變成了回回教國家。成了回回教的基本盤。
而沒有像漢人一般入鄉隨俗。
成了南洋的坐地虎, 而不是客人。
陳祖義萌生海外建國的想法,未必不是受到這些回回教國家的影響。
無他,細看這些回回教創立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阿拉伯海商作為一股勢力,加入南洋國家內鬥之中,什麼政-變,入侵等等。手段決計不乾淨。
陳祖義自然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反正他也回不去了。
不過,這是後話。
陳祖義的遠大理想是一回事,現實的問題是另外一回事。
南洋諸國與中原王朝不一樣,海上貿易是他的國內經濟的重要一環。這是他們的地理條件決定的。這種海上貿易,並不是僅僅東西洋貿易,就是南洋諸國內部,也是存在貿易迴圈的。
陳祖義想在南洋立足,海上貿易這一塊,是決計不能丟掉的。
甚至可以說,在南洋尋找一片土地容易。畢竟而今的南洋雖然算不上地廣人稀,但到底是分散的城邦制度為根本。大多是以幾個核心城邦為中心,讓比較遠的城邦,稱臣納貢。形成一箇中央地方大王朝。但究其本質,反倒是與中原夏商周時期的情況差不多。很多國家全盛的時候看上去很是厲害。但是,一旦失敗,很容易分崩離析。新王朝的中心城市與舊王朝完全不一樣。
正因為這種鬆散的控制能力。
陳祖義數萬人馬,想找一地落腳是很容易的。南洋氣候炎熱,很適應糧食生產。養活自己也容易,但是想要做大做強,非經營貿易不可。
所以,他其實也知道這一次透過戴家傳過來的訊息,是有風險的。但是陳祖義的本性,不能讓他錯過這個機會,他本來想找梁道明來分擔這個風險。但是豎子不足與謀。那他只能自己來了。
於是,他派了自己本族兄弟,帶了幾艘船北上靖江。
------
陳祖孝作為陳祖義最信任的之一,這一次也當仁不讓。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擔心大明朝廷,搞什麼陷阱,誘捕之類的手段,他僅僅帶了一艘船,帶了一些南洋的貨物,比如香料,寶石,瑪瑙,象牙等等貨物。
都是分量輕,價格高的。
而且還規避了大明水師長期出沒的海域。這才悄悄地進入了臺灣。
而因為臺灣特殊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